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鲁府遇仙传种子药酒出处: (《寿世保元》卷七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妇人子宫虚冷,带下白淫,...
养生
名称: 鲁府遇仙传种子药酒
出处: (《寿世保元》卷七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妇人子宫虚冷,带下白淫,面色萎黄,四肢酸痛,倦怠无力,饮食减少,经脉不调,面无颜色,肚腹时痛,久无子息。
组成: 白茯苓(去皮净)一斤、大红枣(煮去皮核,取肉)半斤、胡桃肉(去壳,泡,去粗皮)六两、白蜂蜜六斤(入锅熬滚,入前三味调匀,再用微火熬膏,倾入瓷坛内,又加南烧酒二十斤,糯米白酒十斤,共入蜜坛内)、绵黄耆(蜜炙)、人参、白术(去芦)、当归、川芎、白芍(炒)、生地黄、熟地黄、小茴、覆盆子、陈皮、沉香、木香、甘枸杞子、官桂、砂仁、甘草、乳香、没药、北五味子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,共入密坛内和匀,笋叶封口,面外固,入锅内。大柴火煮二炷香取出,埋于土中三日,去火毒。每日早、午、晚三时,男女各饮数杯,勿令太醉。
主治: 妇人子宫虚冷,带下白淫,面色萎黄,四肢酸痛,倦怠无力,饮食减少,经脉不调,面无颜色,肚腹时痛,久无子息。
加减化裁:
生地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
砂仁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化湿开胃,温中止泻,理气安胎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沉香:辛、苦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蜂蜜:甘,平。归肺、脾、大肠经。补中,润燥,止痛,解毒;外用生肌敛疮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熟地黄:甘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枸杞子:甘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覆盆子:甘、酸,温。入肝、肾、膀胱经。益肾固精缩尿,养肝明目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