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葶苈子十五味丸出处: (《外台》卷九引《许仁则方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饮气嗽,经久不已,...
养生
名称: 葶苈子十五味丸
出处: (《外台》卷九引《许仁则方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饮气嗽,经久不已,渐成水病,其状亦不限匹时,昼夜咳嗽不断,遇诸动嗽物,便致困剧,甚者乃至双眼突出,气即欲断,汗出,大小便不利,吐痰饮涎渎沫,无复穷限,气上喘急肩息,每旦眼肿不得平眠。
组成: 葶苈子六合(熬)、细辛、五味子各五两、干姜、当归各四两、桂心、人参、丁香、大黄、商陆根各三两、橘皮四两、桑白皮六两、皂荚肉二两(炙)、大腹槟榔二十枚、麻黄二两(去节)
用法用量: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初服十丸,稍加至十五丸,煮桑白皮饮下,一日二次。若利则减,秘则加,以大便通滑为度,时时得鸭溏亦佳。
主治: 饮气嗽,经久不已,渐成水病,其状亦不限匹时,昼夜咳嗽不断,遇诸动嗽物,便致困剧,甚者乃至双眼突出,气即欲断,汗出,大小便不利,吐痰饮涎渎沫,无复穷限,气上喘急肩息,每旦眼肿不得平眠。
加减化裁:
麻黄: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商陆:苦,寒;有毒。归肺、脾、肾、大肠经。逐水消肿,通利二便;外用解毒散结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槟榔:苦、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杀虫,消积,行气,利水,截疟。
皂荚:辛、咸,温;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祛痰开窍,散结消肿。
桑白皮:甘,寒。归肺经。泻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葶苈子:辛、苦,大寒。归肺、膀胱经。泻肺平喘,行水消肿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