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嘉禾散出处: (《局方》卷三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中满下虚,五噎五膈,脾胃不和,胸膈痞闷,...
养生
名称: 嘉禾散
出处: (《局方》卷三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中满下虚,五噎五膈,脾胃不和,胸膈痞闷,胁肋胀满,心腹刺痛,不思饮食,或多痰逆,口苦吞酸,胸满短 气,肢体怠惰,面色萎黄;如中焦虚痞,不任攻击,脏气虚寒, 不受峻补,或因病气衰,食不复常,禀受怯弱不能多食,尤宜 服之。
组成: 枇杷叶(去毛尽,涂姜汁,炙令香熟为度)、薏苡仁(微炒)、白茯苓(去皮)、人参(去芦)、缩砂仁(去、皮)各一两、大腹子(微炒)、随风子(如无,棟实,诃子亦、得)、杜仲(去皮,用姜汁与酒合和涂,炙令香熟微焦)、石斛(细剉,酒拌,微炒)、藿香叶、木香、沉香、陈皮(去白)各三分、谷蘖(微炒)、槟榔(炒)、丁香、五味子(微炒)、白豆蔻(微炒,去皮)、青皮(去瓤)、桑白皮(微炒)各半两、白术(炒)二两、神曲(微炒)、半夏(汤洗七遍,、生姜一分,切作片子,与半夏同捣烂,作饼炙黄,各一分)、甘草(炙)一两半
用法用量: 上为末。每服二钱,水一盏,入生姜二片,肥枣三枚,同煎至七分,温服,不拘时候。如疗五噎,人干柿一枚同煎,十服见效;如疗膈气,吐逆羸困,入薤白三寸,枣五枚同煎,妇人亦可服。
主治: 中满下虚,五噎五膈,脾胃不和,胸膈痞闷,胁肋胀满,心腹刺痛,不思饮食,或多痰逆,口苦吞酸,胸满短 气,肢体怠惰,面色萎黄;如中焦虚痞,不任攻击,脏气虚寒, 不受峻补,或因病气衰,食不复常,禀受怯弱不能多食,尤宜 服之。
加减化裁:
生姜:辛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化痰止咳,解鱼蟹毒。
砂仁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化湿开胃,温中止泻,理气安胎。
豆蔻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,开胃消食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薏苡仁:甘、淡,凉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止泻,除痹,排脓,解毒散结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青皮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胃经。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沉香:辛、苦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。
槟榔:苦、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杀虫,消积,行气,利水,截疟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枇杷叶: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肺止咳,降逆止呕。
桑白皮:甘,寒。归肺经。泻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杜仲: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
石斛:甘,微寒。归胃、肾经。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诃子:苦、酸、涩,平。归肺、大肠经。涩肠止泻,敛肺止咳,降火利咽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