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鲤鲮丸出处: (《串雅内编》卷一) 分类: 古方概述: 无名肿毒,瘰疬。 组成: 归尾五钱、...
养生
名称: 鲤鲮丸
出处: (《串雅内编》卷一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无名肿毒,瘰疬。
组成: 归尾五钱、大黄、荆芥穗、桔梗、乳香(炙)、没药(炙)各二钱、黄芩、连翘各三钱、防风、羌活各二钱五分、全蝎一钱、蝉退(去头)二十个、僵蚕二十五条、雄黄七分、牛皮胶(土炒)一两、金头蜈蚣(去头足)四条(分四法制,一条用姜汁涂上焙干;一条用香油涂上焙干;一条用醋涂上焙干;一条用酥炙)、穿山甲四两(亦作四制,一两用红花五钱,煎汤煮,焙干;一两用牙皂五钱,煎汤煮,焙干;一两用紫草节五钱,煎汤煮,焙干;一两用苏木五钱,煎汤煮焙干)
用法用量: 上为末,米醋打烂为丸,重一钱二分,朱砂一钱五分为衣,贮瓷瓶,麝香五分养之。每服一丸,滚酒送下。
主治: 无名肿毒,瘰疬。
加减化裁:
荆芥:辛,微温。归肺、肝经。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连翘:苦,微寒。归肺、心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。
紫草:甘、咸,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清热凉血,活血解毒,透疹消斑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红花:辛,温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
苏木:甘、咸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祛瘀,消肿止痛。
穿山甲:咸,微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活血消癥,通经下乳,消肿排脓,搜风通络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全蝎:辛,平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蜈蚣:辛,温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僵蚕:咸、辛,平。归肝、肺、胃经。息风止痉,祛风止痛,化痰散结。
雄黄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