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日精月华光明膏出处: (《准绳•类方》卷七) 分类: 古方概述: 翳膜胬肉,诸般眼疾。 组成...
养生
名称: 日精月华光明膏
出处: (《准绳•类方》卷七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翳膜胬肉,诸般眼疾。
组成: 炉甘石、黄丹各八两、绿豆粉(炒黑)四两、黄连一两、当归、朱砂、硼砂、玄明粉、决明粉各二钱、轻粉、白矾(生)、白丁香、海螵蛸、自然铜、硇砂各一钱、熊胆、乳香、没药、鹰条、雄黄、青盐、胆矾、铜青、牙消、山猪胆各二分半、麝香五分、片脑一钱、樟脑半钱〔又方有贝子(煅)、贝齿、石燕、石蠏、水晶、真珠、玛瑙、琥珀、珊瑚各一钱,若加此九味,要去绿豆粉不用,有豆粉即半真半伪〕上各制为细末,依方称合和匀,、至千万余下,熟绢罗过,入后膏子成剂。鸡柏根一斤、黄连半斤、龙胆草、黄柏、生地黄、苦参各二两、大黄、黄芩、栀子、赤芍药、
用法用量: 上锉,入井水于铜器内浸三宿,慢火煎熬浓汁,滤去滓,以滓再煎再滤,慢火煎熬,槐、柳、桑枝搅,熬如饴糖,入蜜和匀。更入羯羊胆、雄猪胆各二枚和匀,瓷碗顿放,汤瓶口上蒸成膏,复滤净,滴沉水中成珠,可丸为度。待数日出火毒,再溶化,入诸药末和匀,杵丸为锭,阴干,用金银箔为衣。每以少许,井水化开,鸭毛蘸点眼,又以热汤泡化洗眼。
主治: 翳膜胬肉,诸般眼疾。
加减化裁:
栀子: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黄连:苦,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黄柏:苦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除骨蒸。
龙胆:苦,寒。归肝、胆经。清热燥湿,泻肝胆火。
苦参: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、膀胱经。清热燥湿,杀虫止痒,利尿。
绿豆:甘,寒。归心,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暑,利水。
生地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自然铜:辛,平。归肝经。散瘀止痛,续筋接骨。
朱砂:甘,微寒;有毒。归心经。清心镇惊,安神,明目,解毒。
琥珀:甘,平。归心、肝、膀胱经。镇惊安神,活血散瘀,利尿通淋。
麝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海螵蛸:咸、涩,温。归脾、肾经。收敛止血,涩精止带,制酸止痛,收湿敛疮。
胆矾:酸、辛,寒;有毒。归肝、胆经。涌吐痰涎,解毒收湿,祛腐蚀疮。
雄黄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白矾:酸、涩,寒。归肺、脾、肝、大肠经。外用解毒杀虫,燥湿止痒;内服止血止泻,祛除风痰。
樟脑:辛,热;有毒。归心、脾经。除湿杀虫,温散止痛,开窍辟秽。
轻粉:辛,寒;有毒。归大肠、小肠经。外用杀虫,攻毒,敛疮;内服祛痰消积,逐水通便。
炉甘石:甘,平。归肝、脾经。解毒明目退翳,收湿止痒敛疮。
硼砂:甘、咸,凉。归肺、胃经。外用清热解毒,内服清肺化痰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