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仙传午时茶出处: (《经验奇方》卷上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伤风头痛,冒暑发痧,吐泻。 组成...
养生
名称: 仙传午时茶
出处: (《经验奇方》卷上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伤风头痛,冒暑发痧,吐泻。
组成: 茯苓片八两、柴胡六两、泽泻片、枳壳片、苏叶、防风扁豆、赤小豆各五两、忍冬藤、枯黄芩、鲜竹茹、花粉各四两、藿香、生甘草、香薷、麦冬各三两、双钩藤二百一十只、鲜荷叶三十片(切碎)、陈茶叶一百两(均用库平)
用法用量: 先将荷叶放大铁锅内,加水煎汁去滓;再将茯苓等十七味一并下锅,煎至汁水较浓,滤汁储缸;仍将原药加水再煎多时,滤汁储缸;再加水煎至第三次,滤汁去渣,连同前汁,并入锅内再煎至约汁小半锅为度;再将茶叶放入,随放随拌,将汁渗干,取起摊晒极燥,每服二钱,分装纸袋封口,储大洋铁筒,勿令泄气受蒸。每服一袋,清水煎服。暖睡出汗。重则二剂同煎,小儿减半。
主治: 伤风头痛,冒暑发痧,吐泻。
加减化裁:
香薷:辛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发汗解表,化湿和中,利水消肿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泽泻:甘、淡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利水渗湿,泄热,化浊降脂。
竹茹:甘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心、胆经。清热化痰,除烦,止呕。
钩藤:甘,凉。归肝、心包经。息风定惊,清热平肝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麦冬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心、肺、胃经。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