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稀释新拔膏分类: 古方组成: 鲜羊蹄根梗叶60g,鲜凤仙花60g,大风子90g,百部60g,...
养生
名称: 稀释新拔膏
分类: 古方
组成: 鲜羊蹄根梗叶60g,鲜凤仙花60g,大风子90g,百部60g,皂刺60g,鸦胆子、闹羊花、透骨草、马钱子、苦杏仁、银杏、蜂房各30g,穿山甲15g,川乌、草乌、全蝎、斑蝥各15g,金头蜈蚣15条。另加药面:白及面30g,藤黄面15g,轻粉15g,硇砂面10g。
用法用量: 用香油4000g,生桐油1000g倾入铜锅内,文火上将前药炸至深黄色,去渣,加入松香600g,离火过滤,再将油置武火熬至滴水成珠,每500g药油加章丹30,官粉210g,药面300g,待成糊状时,兑入药面搅匀;收炼成开,將膏药置冷水盆中去火毒,临用时以热水烫软,敷贴患处。
功用: 破瘀软坚,拔毒提脓。适用于赘疣及肿核。
加减化裁:
鸦胆子:苦,寒;有小毒。归大肠、肝经。清热解毒,止痢,截疟;外用腐蚀赘疣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羊蹄:苦、涩,寒。归心、肝、大肠经。凉血止血,解毒杀虫,泻下通便。
白及:苦、甘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
马钱子:苦,温;有大毒。归肝、脾经。通络止痛,散结消肿。
斑蝥:辛,热;有大毒。归肝、胃、肾经。破血逐瘀,散结消癥,攻毒蚀疮。
穿山甲:咸,微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活血消癥,通经下乳,消肿排脓,搜风通络。
苦杏仁:苦,微温;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降气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。
百部:甘、苦,微温。归肺经。润肺下气止咳,杀虫灭虱。
全蝎:辛,平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蜈蚣:辛,温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蜂房:甘,平。归胃经。攻毒杀虫,祛风止痛。
轻粉:辛,寒;有毒。归大肠、小肠经。外用杀虫,攻毒,敛疮;内服祛痰消积,逐水通便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