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范志神曲出处: (《卫生鸿宝》卷一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四时不正之气,感冒发热,头眩,咳嗽...
养生
名称: 范志神曲
出处: (《卫生鸿宝》卷一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四时不正之气,感冒发热,头眩,咳嗽,及伤食腹痛,痞满,呕吐,泄泻,不服水土,瘴气,疟,痢,痘疹初发。
组成: 香附、槟榔、乌药、白芷、茯苓、桔梗、玄胡、枳壳、五灵脂、苏子、山楂、郁金、车前、黄芩、甘菊花、木通、莱菔子、赤苓、泽泻、陈皮、柴胡、白扁豆、砂仁、枳实、大麦芽、防风、干葛、苍术(米泔浸)、木香、薄荷、白术、栀子、赤小豆各二两、丁香二钱、肉豆蔻四钱、羌活、沉香各六钱、小麦一斤(盦芽,晒干)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,用干面一斤做成曲糊,将药拌入作方块,放食盒内,用桃叶衬盖,庵黄起毛,即取出晒干。大人每服三钱,小儿钱半。
主治: 四时不正之气,感冒发热,头眩,咳嗽,及伤食腹痛,痞满,呕吐,泄泻,不服水土,瘴气,疟,痢,痘疹初发。
加减化裁: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薄荷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菊花:甘、苦,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栀子: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砂仁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化湿开胃,温中止泻,理气安胎。
豆蔻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,开胃消食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泽泻:甘、淡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利水渗湿,泄热,化浊降脂。
木通:苦,寒。归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利尿通淋,清心除烦,通经下乳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枳实:苦、辛、酸,微寒。归脾、胃经。破气消积,化痰散痞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沉香:辛、苦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。
乌药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肾、膀胱经。行气止痛,温肾散寒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、三焦经。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山楂:酸、甘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消食健胃,行气散瘀,化浊降脂。
麦芽:甘,平。归脾、胃经。行气消食,健脾开胃,回乳消胀。
莱菔子:辛、甘,平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消食除胀,降气化痰。
槟榔:苦、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杀虫,消积,行气,利水,截疟。
郁金:辛、苦,寒;归肝、胆、心、肺经。活血止痛,行气解郁,清心凉血,利胆退黄。
五灵脂:苦、咸、甘,温。归肝经。活血止痛,化瘀止血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白扁豆:甘,微温。归脾、胃经。健脾化湿,和中消暑。
肉豆蔻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温中行气,涩肠止泻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