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五落散出处: (《外台》卷十七引《崔氏方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五劳、六极、七伤、八不足。...
养生
名称: 五落散
出处: (《外台》卷十七引《崔氏方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五劳、六极、七伤、八不足。里急,胸胁胀痛,背痛头眩,四肢重,腰膂强,环脐腹痛,小便或难或数,剧者大便去血,歙歙少气,手足烦热,卧不能举起,起行不能久立,有病若此,名曰内极;或生愁忧恐怖,生热,或饱食饮酒,房室自极,阳气虚竭,耳鸣消渴,甚则手足浮肿,逆害饮食,名曰内消。
组成: 大黄六分、麦门冬七分(去心)、栝楼五分、白薇七分、甘草五分(炙)、当归十分、干地黄七分、山茱萸七分、桑螵蛸七分(炙)、石斛九分(六安者)、茯苓五分、桂心三分、铁屑三分(研)、厚朴三分(炙)、吴茱萸二分
用法用量: 上为末,以白蜜一斤,枣膏一斤,蒸之,以温汤浸之,和搜前药,令如干饮状,药悉成,又别取牛膝五两、肉苁蓉六两、附子三两(炮),三物合捣下筛,纳诸药,和令相得。每服方寸匕,酒送下,一日三次。不知,稍增之。
主治: 五劳、六极、七伤、八不足。里急,胸胁胀痛,背痛头眩,四肢重,腰膂强,环脐腹痛,小便或难或数,剧者大便去血,歙歙少气,手足烦热,卧不能举起,起行不能久立,有病若此,名曰内极;或生愁忧恐怖,生热,或饱食饮酒,房室自极,阳气虚竭,耳鸣消渴,甚则手足浮肿,逆害饮食,名曰内消。
加减化裁:
白薇:苦、咸,寒。归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利尿通淋,解毒疗疮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吴茱萸:辛、苦,热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胃、肾经。散寒止痛,降逆止呕,助阳止泻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石斛:甘,微寒。归胃、肾经。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
山茱萸:酸、湿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益肝肾,收涩固脱。
桑螵蛸:甘、咸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固精缩尿,补肾助阳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