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万应神膏出处: (《经验广集》卷四) 分类: 古方概述: 风寒湿气,腰膝酸疼,男子痞块,女人...
养生
名称: 万应神膏
出处: (《经验广集》卷四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风寒湿气,腰膝酸疼,男子痞块,女人血瘕;肿毒恶疮,瘰疬,顽癣;肚腹疼痛,泻痢,疟疾,咳嗽喘急,胸膈胀闷,面色瘘,胃脘疼痛;负重伤力,浑身拘痛;小肠油气。
组成: 木香、川穹、牛膝、生地、细辛、白芷、秦艽、归尾、枳壳、独活、羌活、防风、黄芩、南星、半夏、苍术、贝母、赤芍、白蔹、香薷、艾叶、连翘、甘草、肉桂、良姜、续断、荆芥、藁本、丁香、藿香、红花、乌药、苏子、玄参、麻黄、桃仁、山栀、牙皂、苦参、风子、蓖麻、风藤、灵仙、五加皮、两头尖、五倍、山甲、故纸、苍耳、真降香、全蝎、蝉退、蜂房、鳖甲、白及各一两、大黄二两、蛇退三条、蜈蚣二十一条、桃枝、柳枝、槐枝、榆枝、桑枝、楝枝、楮枝各二十一寸
用法用量: 上切为粗片,用真麻油十二斤浸药,春五、夏三、秋七、冬十,煎药枯滤去滓,倾瓷器内,另以松香先下油锅熔化,后方加油药,大约油四两入松香二斤,试软硬得所,仍滤入水缸中,令人抽扯,色如黄金即成膏矣。一料计十七斤,摊大膏药。风寒湿气,腰膝酸疼,男子痞块,女人血瘕,及肿毒恶疮,瘰疬,顽癣,俱贴患处;肚腹疼痛,泻痢疟疾,俱贴脐上,痢白而寒者尤效;咳嗽喘急,胸膈胀闷,男妇面色萎,并心胃脘疼痛,俱贴前心;负重伤力,浑身拘痛,贴后心腰眼;小肠疝气,贴脐下。
主治: 风寒湿气,腰膝酸疼,男子痞块,女人血瘕;肿毒恶疮,瘰疬,顽癣;肚腹疼痛,泻痢,疟疾,咳嗽喘急,胸膈胀闷,面色瘘,胃脘疼痛;负重伤力,浑身拘痛;小肠油气。
加减化裁:
麻黄: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香薷:辛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发汗解表,化湿和中,利水消肿。
荆芥:辛,微温。归肺、肝经。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藁本:辛,温。归膀胱经。祛风散寒,除湿止痛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苦参: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、膀胱经。清热燥湿,杀虫止痒,利尿。
连翘:苦,微寒。归肺、心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。
白蔹:苦,微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敛疮生肌。
玄参:甘、苦、咸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滋阴降火,解毒散结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独活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肾、膀胱经。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,解表。
秦艽:辛、苦,平。归胃、肝、胆经。祛风湿,清湿热,舒筋络,止痹痛,退虚热。
桑枝:微苦,平。归肝经。祛风湿,利关节。
五加皮: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祛风除湿,补益肝肾,强筋壮骨,利水消肿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肉桂:辛、甘,大热。归肾、脾、心、肝经。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,引火归元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乌药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肾、膀胱经。行气止痛,温肾散寒。
白及:苦、甘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
艾叶:辛、苦,温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肾经。温经止血,散寒止痛,调经,安胎;外用祛湿止痒。
降香:辛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化瘀止血,理气止痛。
红花:辛,温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
桃仁:苦、甘,平。归心、肝、大肠经。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。
牛膝:苦、甘、酸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,引血下行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全蝎:辛,平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蜈蚣:辛,温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续断:苦、辛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肝肾,强筋骨,续折伤,止崩漏。
鳖甲:咸,微寒。归肝、肾经。滋阴潜阳,退热除蒸,软坚散结。
蜂房:甘,平。归胃经。攻毒杀虫,祛风止痛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