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大竹沥汤出处: (《外台》卷十五引《古今录验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大虚,风气入腹拘急,心...
养生
名称: 大竹沥汤
出处: (《外台》卷十五引《古今录验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大虚,风气入腹拘急,心痛烦冤,恍惚迷惑不知人,或惊悸时怖,吸吸口干,墙墙恶寒,时失精明,历节疼痛,或缓或不摄;产妇体虚,受风恶寒,惨惨愦愦,闷心欲绝;风痉,口噤不开,目视如故,耳亦闻人语,心亦解人语,但口不得开,剧者背强反折,百脉掣动。
组成: 秦艽、防风、茯苓、人参各二两、茵芋、乌头(炮)、黄芩、干姜、当归、细辛、白术各一两、天雄一枚(炮)、甘草三两(炙)、防己二两
用法用量: 上切。以竹沥一斗,水五升,煮取四升,分服一升,羸人服五合佳。风轻者,用竹沥三升,水七升;小重者,竹沥五升,水五升;风大剧,停水,用竹沥一斗。
主治: 大虚,风气入腹拘急,心痛烦冤,恍惚迷惑不知人,或惊悸时怖,吸吸口干,墙墙恶寒,时失精明,历节疼痛,或缓或不摄;产妇体虚,受风恶寒,惨惨愦愦,闷心欲绝;风痉,口噤不开,目视如故,耳亦闻人语,心亦解人语,但口不得开,剧者背强反折,百脉掣动。
加减化裁: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秦艽:辛、苦,平。归胃、肝、胆经。祛风湿,清湿热,舒筋络,止痹痛,退虚热。
防己:苦,寒。归膀胱、肺经。祛风湿,止痛,利水消肿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