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三补丸出处: (方出《圣惠》卷五十九,名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三焦积热,...
养生
名称: 三补丸
出处: (方出《圣惠》卷五十九,名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三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三焦积热,热毒血痢,眼目赤肿,口舌生疮,咽喉齿痛,脉痿,肠风痔漏,妇女赤带。(1)《圣惠》:血痢日夜不止,腹中㽲痛,心神烦闷。(2)《丹溪心法》:上焦积热。(3)《内科摘要》:热痢腹痛,或口舌咽喉齿痛,大小便结涩,及一切实火之症。(4)《万氏女科》:不及期而经先行,由于血热者。(5)《医方考》:心气热,下脉厥而上,色赤,络脉满溢,枢纽折挈,胫纵而不任地者,名曰脉痿。(6)《准绳•杂病》:口疮,胃中有热,脉洪大。(7)《审视瑶函》:三焦积热上攻,眼目赤肿,小便赤涩,大便结燥,五脏俱热,肠风痔漏。(8)《会约
组成: 黄连(去须,微炒)、黄柏(炙微赤)、黄苓各一两
用法用量: 上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十五丸,食前以粥饮送下。
主治: 三焦积热,热毒血痢,眼目赤肿,口舌生疮,咽喉齿痛,脉痿,肠风痔漏,妇女赤带。(1)《圣惠》:血痢日夜不止,腹中㽲痛,心神烦闷。(2)《丹溪心法》:上焦积热。(3)《内科摘要》:热痢腹痛,或口舌咽喉齿痛,大小便结涩,及一切实火之症。(4)《万氏女科》:不及期而经先行,由于血热者。(5)《医方考》:心气热,下脉厥而上,色赤,络脉满溢,枢纽折挈,胫纵而不任地者,名曰脉痿。(6)《准绳•杂病》:口疮,胃中有热,脉洪大。(7)《审视瑶函》:三焦积热上攻,眼目赤肿,小便赤涩,大便结燥,五脏俱热,肠风痔漏。(8)《会约
加减化裁:
黄连:苦,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黄柏:苦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除骨蒸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