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十全济阴丸出处: (《济阴纲目》卷六) 分类: 古方概述: 月经不调,子宫寒冷不孕。 组成:...
养生
名称: 十全济阴丸
出处: (《济阴纲目》卷六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月经不调,子宫寒冷不孕。
组成: 当归身(酒洗)、熟地黄、香附子(童便煮)各四两、干山药、白术各二两五钱、枸杞子、人参各二两、蕲艾叶(去梗筋)二两(同香附用陈醋、老酒煮一时,捣烂,焙干)、川芎、白芍药、牡丹皮、紫石英(火煅淬)各一两五钱、泽兰一两、紫河车一具(在净水内洗去秽血,用银针挑去紫筋)
用法用量: 上㕮咀,同河车入砂锅内,用陈老酒三碗,陈米醋一碗,清白童便一碗,米泔水数碗和匀,倾入锅内,浮于药寸许,如尚少,再加米泔,以锅盖盖密,勿令透气,桑柴火慢煮,以河车融化,汁干为度,同药俱取出,在石臼内捣极烂,捻作饼子,日晒夜露三昼夜,宜在月满之时,以受日精月华,仍焙干为末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渐加至八九十丸,空心淡盐汤送下。随用早饭,使药下行。
主治: 月经不调,子宫寒冷不孕。
加减化裁:
牡丹皮:苦、辛,微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、三焦经。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艾叶:辛、苦,温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肾经。温经止血,散寒止痛,调经,安胎;外用祛湿止痒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泽兰:苦、辛,微温。归肝、脾经。活血调经,祛瘀消痈,利水消肿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山药:甘,平。归脾、肺、肾经。益气养阴,补脾肺肾,涩精止带。
紫河车:甘、咸,温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温肾补精,益气养血。
紫石英:甘,温。归肾、心、肺经。温肾暖宫,镇心安神,温肺平喘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熟地黄:甘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枸杞子:甘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滋补肝肾,益精明目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