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正气太平丸出处: (《慈航集》卷上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夏秋感受寒暑,伤风头痛,恶寒发烧,...
养生
名称: 正气太平丸
出处: (《慈航集》卷上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夏秋感受寒暑,伤风头痛,恶寒发烧,遍身骨节疼痛,霍乱吐泻,瘟疫疟痢,时毒斑疹,四时不正之气。
组成: 当归三十两(酒炒)、白芍三十两(酒炒)、枳实二十两(麸炒)、薄荷十五两(微焙)、广藿香三十两(酒炒)、青皮二十两(炒)、紫苏二十两(微炒)、甘草五两(生炒)、厚朴二十两(姜汁炒)、山楂三十两(炒)、麦芽三十两(炒)、槟榔二十两(炒)、草蔻仁三十两(炒)、制半夏二十两(姜汁炒)、神曲三十两(炒)、柴胡十二两(炒)、莱菔子三十两(炒)、山栀二十两(姜汁炒)、黄芩十二两(酒炒)、制军十二两(酒炒)、车前子二十两(盐水炒)、木通十五两(炒)
用法用量: 以上药如法炮制,各研净细末分两,炼蜜为丸,每颗重四钱。大人一丸,小儿半丸,照后汤头煎汤送服。感冒伤风,头痛恶寒发烧,遍身骨节疼痛,用煨姜三钱、葱头三枚煎汤化服一丸,盖暖出汗即愈;霍乱吐泻,用煨姜三钱、灶心土三钱,煎汤化服一丸;疟疾,用煨姜三钱、大枣三枚,煎汤化服一丸,在疟未来之前早一时服;红痢,用金银花三钱、炒地榆炭二钱,腹痛加广木香一钱五分,煎汤化服一丸;白痢,用大枣三枚、煨姜二钱、红砂糖三钱,煎汤化服一丸;瘟疫,用薄荷八分、赤饭豆五钱、炒柴胡五分,煎汤化服一丸;斑疹,用玄参五钱,知母二钱,炒升麻一钱,
主治: 夏秋感受寒暑,伤风头痛,恶寒发烧,遍身骨节疼痛,霍乱吐泻,瘟疫疟痢,时毒斑疹,四时不正之气。
加减化裁:
薄荷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广藿香:辛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芳香化湿,和中止呕,发表解暑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车前子:甘,寒。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。清热利尿通淋,渗湿止泻,明目,祛痰。
木通:苦,寒。归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利尿通淋,清心除烦,通经下乳。
青皮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胃经。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
枳实:苦、辛、酸,微寒。归脾、胃经。破气消积,化痰散痞。
山楂:酸、甘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消食健胃,行气散瘀,化浊降脂。
麦芽:甘,平。归脾、胃经。行气消食,健脾开胃,回乳消胀。
莱菔子:辛、甘,平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消食除胀,降气化痰。
槟榔:苦、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杀虫,消积,行气,利水,截疟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