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太乙神丹出处: 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二十四) 分类: 古方概述: ①《丹溪心法附余》:一切医...
养生
名称: 太乙神丹
出处: (《丹溪心法附余》卷二十四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①《丹溪心法附余》:一切医所不疗之疾;毒药、蛊毒、瘴气、狐狸、鼠莽、恶菌、河豚等毒;吃死牛马肉;毒蛇、犬、恶虫所伤;中恶,瘟疫,伤寒结胸发狂,缠喉,诸风隐疹,赤肿丹瘤。②《中国药典》:中暑,脘腹胀痛,恶心呕吐,痢疾泄泻,小儿痰厥;外治疔疮疖肿,痄腮丹毒,喉风。
组成: 雄黄一两、文蛤(一名五倍子。捶碎,洗净,焙)三两、山慈姑(去皮,洗净,焙)二两、红芽大戟(去皮,洗净,焙干燥)一两半、千金子(一名续随子。去壳,研,去油取霜)一两、朱砂五钱、麝香三钱
用法用量: 上除雄黄、朱砂、千金子、麝香另研外,其余三味为细末,却入前四味再研匀,以糯米糊和剂,杵千余下,作饼子四十个如钱大,阴干。生姜薄荷汁入井花水磨服;大人中风、诸痫,用酒磨服;小儿急慢惊风,五疳八痢,一饼作五服,入薄荷一叶,同井花水磨服,牙关紧者涂之即开;痈疽发背,疔肿,一切恶疮,用井花水磨服及涂患处。未溃者,觉痒立消;头痛,用酒入薄荷同研烂,以纸花贴太阳穴上。体实者,一饼作二服;体虚者,一饼作三服。凡服此丹,得通行一二行,其效尤速。如不要行,以米粥补之。若用涂疮,立消。
主治: ①《丹溪心法附余》:一切医所不疗之疾;毒药、蛊毒、瘴气、狐狸、鼠莽、恶菌、河豚等毒;吃死牛马肉;毒蛇、犬、恶虫所伤;中恶,瘟疫,伤寒结胸发狂,缠喉,诸风隐疹,赤肿丹瘤。②《中国药典》:中暑,脘腹胀痛,恶心呕吐,痢疾泄泻,小儿痰厥;外治疔疮疖肿,痄腮丹毒,喉风。
加减化裁:
千金子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泻下逐水,破血消癥;外用疗癣蚀疣。
朱砂:甘,微寒;有毒。归心经。清心镇惊,安神,明目,解毒。
麝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。
五倍子:酸、涩,寒。归肺、大肠、肾经。敛肺降火,涩肠止泻,敛汗,固精止遗,止血,收湿敛疮。
雄黄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