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太乙吸毒膏出处: (《喉科家训》卷一) 分类: 古方概述: 痧后留滞热毒,咽喉发炎肿胀,痈疽...
养生
名称: 太乙吸毒膏
出处: (《喉科家训》卷一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痧后留滞热毒,咽喉发炎肿胀,痈疽发背。
组成: 炮山甲九钱、金银花一两、生大黄九钱、全当归四钱五分、上广皮四钱五分、天花粉三钱、赤芍三钱、大生地四钱五分、薄荷叶三钱、青防风三钱、香白芷三钱、大贝母三钱、制乳香三钱、制没药一钱五分、甘草节三钱、皂角刺六钱
用法用量: 麻油熬,黄丹收。随症摊贴。
主治: 痧后留滞热毒,咽喉发炎肿胀,痈疽发背。
加减化裁: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薄荷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天花粉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消肿排脓。
金银花:甘,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