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庆余辟瘟丹出处: (《中国药典》2010版) 分类: 古方概述: 感受暑邪,时行痧气,头晕胸...
养生
名称: 庆余辟瘟丹
出处: (《中国药典》2010版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感受暑邪,时行痧气,头晕胸闷,腹痛吐泻。
组成: 羚羊角30克、醋香附30克、大黄30克、藿香30克、玄精石30克、玄明粉30克朱砂30克、木香30克、制川乌30克、五倍子30克、苍术(米泔水润炒)30克、苏合香30克姜半夏30克、玳瑁30克、雄黄15克、黄连30克、滑石30克、猪牙皂30克、姜厚朴30克、肉桂30克、郁金30克、茯苓30克、茜草30克、金银花30克、黄芩30克、柴胡20克、黄柏30克、紫苏叶20克、升麻20克、白芷20克、天麻20克、川芎20克、拳参20克、干姜20克、丹参20克桔梗20克、石菖蒲20克、檀香20克、蒲黄20克、琥珀15
用法用量: 上制成丸剂,每30粒重1.25克。口服,一次1.25~2.5克,一日1~2次。
主治: 感受暑邪,时行痧气,头晕胸闷,腹痛吐泻。
加减化裁:
紫苏叶:辛,温。归肺、脾经。解表散寒,行气和胃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升麻:辛、微甘,微寒。归肺、脾、胃、大肠经。发表透疹,清热解毒,升举阳气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黄连:苦,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黄柏:苦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除骨蒸。
金银花:甘,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
拳参:苦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肝、大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,息风定惊,止血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滑石:甘、淡,寒。归膀胱、肺、胃经。利尿通淋,清热解暑;外用祛湿敛疮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肉桂:辛、甘,大热。归肾、脾、心、肝经。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,引火归元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檀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心、肺经。行气止痛,散寒调中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、三焦经。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茜草:苦,寒。归肝经。凉血,祛瘀,止血,通经。
蒲黄:甘,平。归肝、心包经。止血,化瘀,利尿通淋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郁金:辛、苦,寒;归肝、胆、心、肺经。活血止痛,行气解郁,清心凉血,利胆退黄。
丹参:苦,微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朱砂:甘,微寒;有毒。归心经。清心镇惊,安神,明目,解毒。
琥珀:甘,平。归心、肝、膀胱经。镇惊安神,活血散瘀,利尿通淋。
羚羊角:咸,寒。归肝、心经。平肝息风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天麻:甘,平。归肝经。息风止痉,平抑肝阳,祛风通络。
苏合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辟秽,止痛。
石菖蒲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胃经。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,化湿和胃。
五倍子:酸、涩,寒。归肺、大肠、肾经。敛肺降火,涩肠止泻,敛汗,固精止遗,止血,收湿敛疮。
雄黄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