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妇科回生丹出处: (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天津方) 分类: 古方概述: 经闭不通,肚腹疼痛,...
养生
名称: 妇科回生丹
出处: (《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》天津方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经闭不通,肚腹疼痛,及产后恶露不净,腹胀头痛。
组成: 大黄一斤、红花、苏木各三两、黑豆、黄酒各一斤、醋三斤(先将大黄轧成小碎块,红花、黑豆、苏木三味用清水熬汁,熬透去滓滤净,用汁煮大黄,待汁浸入,次将醋倒入,用微火徐徐煮之,须用铲不停地搅动,至稠膏形,再将黄酒倒入,微煮后起入盆内)、当归、川芎、熟地、茯苓(去皮)、炒苍术、香附(醋制)、乌药、元胡(醋制)、桃仁(去皮)、炒蒲黄、川牛膝各二两、生白芍、广皮、广木香、三棱(醋制)、五灵脂(醋炒)、地榆炭、羌活、山萸肉(酒制)各五钱、人参(去芦)、青皮(醋炒)各三钱、白术(麸炒)、木瓜各三钱、良姜四钱、制没药、制乳
用法用量: 上为细粉,炼蜜为丸,三钱五分重,蜡皮或蜡纸筒封固。每服一丸,白开水送下。
主治: 经闭不通,肚腹疼痛,及产后恶露不净,腹胀头痛。
加减化裁: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木瓜:酸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青皮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胃经。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乌药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肾、膀胱经。行气止痛,温肾散寒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、三焦经。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地榆:苦、酸、涩,微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凉血止血,解毒敛疮。
蒲黄:甘,平。归肝、心包经。止血,化瘀,利尿通淋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五灵脂:苦、咸、甘,温。归肝经。活血止痛,化瘀止血。
红花:辛,温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
桃仁:苦、甘,平。归心、肝、大肠经。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。
牛膝:苦、甘、酸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,引血下行。
苏木:甘、咸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祛瘀,消肿止痛。
三棱:辛、苦,平。归肝、脾经。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