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加味感冒丸出处: (《成方制剂》17册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内热外感引起的头痛,怕冷发热,...
养生
名称: 加味感冒丸
出处: (《成方制剂》17册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内热外感引起的头痛,怕冷发热,咳嗽流涕,咽喉疼痛,四肢酸懒。
组成: 白茅根、白芷、板蓝根、薄荷、苍耳子、蝉蜕、陈皮、赤芍、赤小豆、淡豆豉淡竹叶、防风、甘草、化橘红、黄芩、建曲、僵蚕、金银花、荆芥穗、桔梗、菊花、苦杏仁、莱菔子、连翘、蓼大青叶、芦根、麻黄、马齿苋、蔓荆子、牛蒡子、佩兰、青蒿、忍冬、藤桑、白皮、桑叶、石膏、天花粉、栀子、枳壳、紫苏子、紫菀
用法用量: 上为大蜜丸,每丸重6克。口服。一次2丸,一日2次。
主治: 内热外感引起的头痛,怕冷发热,咳嗽流涕,咽喉疼痛,四肢酸懒。
加减化裁:
麻黄: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荆芥:辛,微温。归肺、肝经。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苍耳子:辛、苦,温;有毒。归肺经。散风寒,通鼻窍,祛风湿,止痛。
薄荷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牛蒡子:辛、苦,寒。归肺、胃经。疏散风热,宣肺祛痰,利咽透疹,解毒消肿。
蝉蜕:甘,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利咽开音,透疹,明目退翳,息风止痉。
桑叶:甘、苦,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肺润燥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。
菊花:甘、苦,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蔓荆子:辛、苦,微寒。归膀胱、肝、胃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。
淡豆豉:苦、辛,凉。归肺、胃经。解表,除烦,宣发郁热。
石膏:甘、辛,大寒。归肺、胃经。生用: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;煅用:收湿,生肌,敛疮,止血。
芦根:甘,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除烦,止呕,利尿。
天花粉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消肿排脓。
竹叶:甘、辛、淡,寒。归心、胃、小肠经。清热泻火,除烦,生津,利尿。
淡竹叶:甘、淡,寒。归心、胃、小肠经。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,利尿通淋。
栀子: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金银花:甘,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
连翘:苦,微寒。归肺、心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。
大青叶:苦、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凉血消斑。
板蓝根:苦,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凉血,利咽。
马齿苋:酸,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止痢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青蒿:苦、辛,寒。归肝、胆经。清虚热,除骨蒸,解暑热,截疟,退黄。
佩兰:辛,平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芳香化湿,醒脾开胃,发表解暑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莱菔子:辛、甘,平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消食除胀,降气化痰。
白茅根:甘,寒。归肺、胃、膀胱经。凉血止血,清热利尿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苦杏仁:苦,微温;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降气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。
紫苏子:辛,温。归肺、大肠经。降气化痰,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。
紫菀:辛、苦,温。归肺经。润肺下气,化痰止咳。
僵蚕:咸、辛,平。归肝、肺、胃经。息风止痉,祛风止痛,化痰散结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