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复方益肝丸出处: (《中国药典》2010版) 分类: 古方概述: 湿热毒蕴所至的胁肋胀痛、黄...
养生
名称: 复方益肝丸
出处: (《中国药典》2010版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湿热毒蕴所至的胁肋胀痛、黄疸、口干口苦、苔黄脉弦;急、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。
组成: 茵陈、板蓝根、龙胆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山豆根、垂盆草、蝉蜕、苦杏仁、人工牛黄、夏枯草、车前子、土茯苓、胡黄连、牡丹皮、丹参、红花、大黄、香附、青皮、枳壳、槟榔、鸡内金、人参桂枝、五味子、柴胡、炙甘草
用法用量: 上制成丸剂,每瓶装36克。口服。一次4克,一日3次,饭后服用。
主治: 湿热毒蕴所至的胁肋胀痛、黄疸、口干口苦、苔黄脉弦;急、慢性肝炎见上述证候者。
加减化裁:
桂枝:辛、甘,温。归心、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逆。
蝉蜕:甘,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利咽开音,透疹,明目退翳,息风止痉。
菊花:甘、苦,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夏枯草:辛、苦,寒。归肝、胆经。清肝泻火,明目,散结消肿。
黄连:苦,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龙胆:苦,寒。归肝、胆经。清热燥湿,泻肝胆火。
板蓝根:苦,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凉血,利咽。
蒲公英:苦、甘,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利湿通淋。
野菊花:苦、辛,微寒。归肝、心经。清热解毒,泻火平肝。
土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肝、胃经。解毒,除湿,通利关节。
山豆根:苦,寒;有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
牡丹皮:苦、辛,微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。
胡黄连:苦,寒。归肝、胃、大肠经。退虚热,除疳热,清湿热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车前子:甘,寒。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。清热利尿通淋,渗湿止泻,明目,祛痰。
茵陈:苦、辛,微寒。归脾、胃、肝、胆经。清利湿热,利胆退黄。
垂盆草:甘、淡,凉。归肝、胆、小肠经。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。
青皮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胃经。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、三焦经。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鸡内金:甘,平。归脾、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健胃消食,涩精止遗,通淋化石。
槟榔:苦、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杀虫,消积,行气,利水,截疟。
丹参:苦,微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。
红花:辛,温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
苦杏仁:苦,微温;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降气止咳平喘,润肠通便。
牛黄:苦,凉。归心、肝经。凉肝息风,清心豁痰,开窍醒神,清热解毒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