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胃丹出处: (《济生》卷一) 分类: 古方概述: 真阳衰虚,心火怯弱,不养脾土,冲和失布,中...
养生
名称: 胃丹
出处: (《济生》卷一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真阳衰虚,心火怯弱,不养脾土,冲和失布,中州虚寒,饮食不进,胸膈痞塞,或不食而胀满,或已食而不消,痰逆恶心,翻胃吐食,脏气虚寒,米谷不化,心腹绞痛,泄利不止。一切脾胃诸疾。
组成: 朱砂(大块不夹石者)五十两、新罗人参、肉豆蔻(面裹煨)、缩砂仁、荜澄茄、白豆蔻仁、红豆、高良姜(剉,炒)、附子(炮,去皮脐)、白术、厚朴(姜汁炒)、丁香(不见火)、藿香叶、五味子、干姜(炮,去皮)、胡椒、益智仁、麦门冬(去心)、草果仁、橘红各四两
用法用量: 上药各如法修制,到如豆大,用白沙蜜五斤,将药一半同蜜拌匀,入铜锅内;以夹生绢袋盛贮朱砂,悬宕锅内,以桑柴火重汤煮四日四夜,换蜜五斤,又入前药一半,和匀,再煮三日三夜,取砂淘净焙干,入乳钵,用玉槌研细,米粽为丸,如绿豆大,阴干。每服十粒,加至十五粒,空心食前用人参汤送下,大枣汤亦得;如或呕吐,用淡生姜汤送下。
主治: 真阳衰虚,心火怯弱,不养脾土,冲和失布,中州虚寒,饮食不进,胸膈痞塞,或不食而胀满,或已食而不消,痰逆恶心,翻胃吐食,脏气虚寒,米谷不化,心腹绞痛,泄利不止。一切脾胃诸疾。
加减化裁: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砂仁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化湿开胃,温中止泻,理气安胎。
豆蔻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,开胃消食。
草果:辛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燥湿温中,截疟除痰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高良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经。温中止呕,散寒止痛。
胡椒:辛,热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温中散寒,下气,消痰。
荜澄茄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、膀胱经。温中散寒,行气止痛。
朱砂:甘,微寒;有毒。归心经。清心镇惊,安神,明目,解毒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益智仁:辛,温。归脾、肾经。暖肾固精缩尿,温脾止泻摄唾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肉豆蔻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温中行气,涩肠止泻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