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处: (《伤寒论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,颈项强,胸胁...
养生
名称: 柴胡桂枝干姜汤
出处: (《伤寒论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,颈项强,胸胁满微结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及牡疟、劳疟、疟久不愈者。现用于肝炎、窦性心动过速、冠心病心动过缓、月经不调、乳腺囊性增生。①《伤寒论》: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心烦者。②《外台》: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颈项强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。③《金匮》附方引《外台》:疟寒多微有热,或但寒不热。④《三因》:牡疟。⑤《普济方》:劳疟,及疟久不愈者。⑥《家塾方与方极》:小柴胡汤证而不呕、不痞,上冲而渴,腹中有动者。
组成: 柴胡半斤、桂枝三两(去皮)、干姜二两、栝楼根四两、黄芩三两、牡蛎二两(熬)、甘草二两(炙)
用法用量: 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六升,去滓,再煎取三升,温服一升,每日三次。初服微烦,复服汗出便愈。
主治: 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,颈项强,胸胁满微结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及牡疟、劳疟、疟久不愈者。现用于肝炎、窦性心动过速、冠心病心动过缓、月经不调、乳腺囊性增生。①《伤寒论》:伤寒五六日,已发汗而复下之,胸胁满微结,小便不利,渴而不呕,但头汗出,往来寒热,心烦者。②《外台》:伤寒四五日,身热恶风颈项强,胁下满,手足温而渴者。③《金匮》附方引《外台》:疟寒多微有热,或但寒不热。④《三因》:牡疟。⑤《普济方》:劳疟,及疟久不愈者。⑥《家塾方与方极》:小柴胡汤证而不呕、不痞,上冲而渴,腹中有动者。
加减化裁:
桂枝:辛、甘,温。归心、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逆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牡蛎:咸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肾经。潜阳补阴,重镇安神,软坚散结,收敛固涩,制酸止痛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