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秘授仙方万应膏药出处: (《直指附遗》卷二十二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一切肿毒及杨梅痈漏,恶...
养生
名称: 秘授仙方万应膏药
出处: (《直指附遗》卷二十二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一切肿毒及杨梅痈漏,恶疮,风气骨节疼痛,痞气积块,坐闪腰痛。
组成: 羌活一两、巴豆二两、木鳖子二两、川乌、皂角刺、穿山甲、白芷、蝉退、杜当、赤芍药、金线重楼、五倍子、独脚莲、雷藤、连翘、血余、白及、降香、白蔹、紫荆皮、藁本、黄连、石羊角、广藤、川芎、僵蚕各一两、蓖麻子二两五钱、防风二两、蜈蚣七条、草乌二两、当归一两五钱、蛇退、叶下红、三白草、八角风、苦参、孩思母、何首乌、大风藤、小风藤、海风藤、寻风藤、七叶黄荆、松节、金银花、车前草、槐角、丹参、斑蝥、青木香、玄参、牛膝、地榆、威灵仙、生地黄、薄荷、苍术、五灵脂、天花粉、南星(生者)—个(佳)、细辛、虾蟆一只、桔梗、山栀、
用法用量: 上㕮咀,用真香油十斤和药,浸七日,下锅熬,待药滓成炭、血余无形方可滤去药滓,再熬,滴水成珠,再将黄丹徐徐入内收为膏,再入后项药:乳香、血竭、阿魏、龙骨、胆矾、雄黄、轻粉、没药、孩儿茶各五钱,樟脑四钱,赤石脂七钱,沉香、木香各三钱,麝香一钱,冰片三分。上为极细末,入膏内搅匀,用瓷钵收贮,出火毒。油纸摊贴。
主治: 一切肿毒及杨梅痈漏,恶疮,风气骨节疼痛,痞气积块,坐闪腰痛。
加减化裁: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藁本:辛,温。归膀胱经。祛风散寒,除湿止痛。
薄荷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天花粉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消肿排脓。
黄连:苦,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苦参: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、膀胱经。清热燥湿,杀虫止痒,利尿。
金银花:甘,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
连翘:苦,微寒。归肺、心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。
重楼:苦,微寒;有小毒。归肝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凉肝定惊。
白蔹:苦,微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敛疮生肌。
生地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
玄参:甘、苦、咸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滋阴降火,解毒散结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威灵仙:辛、咸,温。归膀胱经。祛风湿,通经络,止痛,消骨骾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海风藤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肝经。祛风湿,通经络,止痹痛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地榆:苦、酸、涩,微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凉血止血,解毒敛疮。
白及:苦、甘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五灵脂:苦、咸、甘,温。归肝经。活血止痛,化瘀止血。
降香:辛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化瘀止血,理气止痛。
丹参:苦,微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。
牛膝:苦、甘、酸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,引血下行。
斑蝥:辛,热;有大毒。归肝、胃、肾经。破血逐瘀,散结消癥,攻毒蚀疮。
穿山甲:咸,微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活血消癥,通经下乳,消肿排脓,搜风通络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蜈蚣:辛,温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僵蚕:咸、辛,平。归肝、肺、胃经。息风止痉,祛风止痛,化痰散结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何首乌:苦、甘、涩,微温。归肝、心、肾经。制何首乌:补肝肾,益精血,乌须发,强筋骨,化浊降脂。生何首乌:解毒,消痈,截疟,润肠通便。
五倍子:酸、涩,寒。归肺、大肠、肾经。敛肺降火,涩肠止泻,敛汗,固精止遗,止血,收湿敛疮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