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橘皮煎丸出处: (《局方》卷五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久虚积冷,心腹疼痛,呕吐痰水,饮食减少...
养生
名称: 橘皮煎丸
出处: (《局方》卷五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久虚积冷,心腹疼痛,呕吐痰水,饮食减少,胁肋虚满,脐腹弦急,大肠虚滑,小便利数,肌肤瘦悴,面色萎黄,肢体怠惰,腰膝缓弱,及治痃癖积聚,上气咳嗽,久疟久利,肠风痔瘘;妇人血海虚冷,赤白带下,久无子息。
组成: 当归(去芦,先焙)、萆薢、厚朴(去粗皮,姜汁制)、肉苁蓉(酒浸,微炙,切,焙干)、肉桂(去粗皮)、附子(炮,去皮脐)、巴戟(去心)、阳起石(酒浸,焙干,研如粉)、石斛(去根)、牛膝(去芦,酒浸)、杜仲(去皮,姜汁炙)、吴茱萸(水淘去浮者,焙干)、鹿茸(茄子者,燎去毛,劈开,酒浸,炙干)、干姜(炮)、菟丝子(酒浸,焙,捣)、三棱(煨熟,乘热捣碎)各三两甘草(炙)一两、陈橘皮(净洗,焙,为末)十五两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,以酒五升,于银石器内,将橘皮末煎熬如饧,却将诸药末入在内,一处搅和搜匀,仍入臼内,捣五百杵,为丸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温酒送下;盐汤亦得。
主治: 久虚积冷,心腹疼痛,呕吐痰水,饮食减少,胁肋虚满,脐腹弦急,大肠虚滑,小便利数,肌肤瘦悴,面色萎黄,肢体怠惰,腰膝缓弱,及治痃癖积聚,上气咳嗽,久疟久利,肠风痔瘘;妇人血海虚冷,赤白带下,久无子息。
加减化裁: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萆薢:苦,平。归肾、胃经。利湿去浊,祛风除痹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肉桂:辛、甘,大热。归肾、脾、心、肝经。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,引火归元。
吴茱萸:辛、苦,热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胃、肾经。散寒止痛,降逆止呕,助阳止泻。
牛膝:苦、甘、酸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,引血下行。
三棱:辛、苦,平。归肝、脾经。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鹿茸:甘、咸,温。归肾、肝经。补肾壮阳,益精血,强筋骨,调冲任,托疮毒。
杜仲: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
肉苁蓉:甘、咸,温。归肾、大肠经。补肾阳,益精血,润肠通便。
菟丝子:辛、甘,平。归肝、肾、脾经。补益肝肾,固精缩尿,安胎,明目,止泻;外用消风祛斑。
阳起石:咸,温。归肾经。温肾壮阳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石斛:甘,微寒。归胃、肾经。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