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茯苓菊花浸酒别名: 茯苓浸酒分类: 古方概述: 骨节酸痛,行步艰难,肩背伛偻,言语謇涩,口...
养生
名称: 茯苓菊花浸酒
别名: 茯苓浸酒
分类: 古方
概述:
骨节酸痛,行步艰难,肩背伛偻,言语謇涩,口面斜,中风失音,半身不遂。
组成:
白茯苓5两,甘菊花2两,山茱萸2两,菟丝子3两(酒浸3日,晒干,别捣为末),肉苁蓉2两(酒浸1宿,刮去皱皮),栝楼根2两,防风2两(去芦头),熟干地黄2两,天雄2两(炮裂,去皮脐),牡丹2两,人参1两(去芦头),白术1两,牡蛎1两(为粉),黄耆2两,紫菀1两(洗,去苗),菖蒲2两,石斛1两(去根),柏子仁1升,杜仲2两(去粗皮,炙微黄),蛇床仁1两,远志2两(去心),附子2两(炮裂,去皮脐),干姜2两(炮裂),赤芍药2两,牛膝2两(去苗),萆薢2两,狗脊2两,苍耳子2两,虎胫骨1两(涂酥,炙微黄),鼠粘子1两(微炒),桔梗1两(去芦头),羌活2两,牛蒡根2两,枸杞子半两,晚蚕沙3两(微炒),续断2两。
用法用量:
茯苓浸酒(《圣济总录》卷九)。《普济方》有当归、细辛。
主治:
骨节酸痛,行步艰难,肩背伛偻,言语謇涩,口面斜,中风失音,半身不遂。
运用:
上锉细,和匀,每斤药以生绢袋盛,用酒2斗,于瓷瓮中浸,密封2-7日,开封。
使用注意:
忌生冷、油腻、猪鸡肉、粘滑物。
重要文献摘要:
各家论述: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