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三参化瘀汤分类: 古方组成: 华蟾蜍10g,守宫6g,蜈蚣3条,苦参10g,白芍10g,熟地...
养生
名称: 三参化瘀汤
分类: 古方
组成: 华蟾蜍10g,守宫6g,蜈蚣3条,苦参10g,白芍10g,熟地10g,重楼10g,元胡10g,天花粉10g,胆南星10g,半夏10g,旋覆花10g,生晒参10g,茯苓10g,白术10g,黄精10g,乌梅10g,没药10g,厚朴10g,鸡内金10g,生大黄6g,甘草6g,陈皮6g,白蔻仁6g,砂仁6g,水蛭6g,三七10g,泽漆15g,党参15g,黄芪15g,半枝莲15g,蒲公英15g,莪术9g,当归9g,川芎9g。临床以本方同时配合拔毒攻坚散(泽泻60g,华蟾蜍50g,守宫20g,莪术20g,三棱20g,
用法用量: 水煎分数次服下或频服。每日1剂。
功用: 益气扶正,化瘀散结。各期胃癌,上腹不适,疼痛,或刺痛或胀痛,不思饮食,恶心呕吐,或有积块撑胀者。
加减化裁:
天花粉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,消肿排脓。
苦参: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胃、大肠、膀胱经。清热燥湿,杀虫止痒,利尿。
蒲公英:苦、甘,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利湿通淋。
重楼:苦,微寒;有小毒。归肝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凉肝定惊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砂仁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化湿开胃,温中止泻,理气安胎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泽泻:甘、淡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利水渗湿,泄热,化浊降脂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鸡内金:甘,平。归脾、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健胃消食,涩精止遗,通淋化石。
三七:甘、微苦,温。归肝、胃经。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莪术: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
三棱:辛、苦,平。归肝、脾经。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
水蛭:咸、苦,平;有小毒。归肝经。破血通经,逐瘀消癥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旋覆花:苦、辛、咸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、大肠经。降气,消痰,行水,止呕。
蜈蚣:辛,温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党参:甘,平。归脾、肺经。补脾益肺,养血生津。
黄芪:甘,微温。归脾、肺经。补气升阳,益卫固表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黄精:甘,平。归脾、肺、肾经。补气养阴,健脾,润肺,益肾。
乌梅:酸、涩,平。归肝、脾、肺、大肠经。敛肺,涩肠,生津,安蛔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