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食管贲门癌合方分类: 古方组成: ①郁金、柴胡、白芍、广木香各10g,公丁香、沉香各6g,八...
养生
名称: 食管贲门癌合方
分类: 古方
组成: ①郁金、柴胡、白芍、广木香各10g,公丁香、沉香各6g,八月札15g,代赭石30g,旋覆花(包煎),生半夏各15g。②丹参15~30g,莪术15g,赤芍、郁金、陈皮各10g,白术、茯苓、生半夏各15g,威灵仙、冬凌草(或石见穿)各30g。⑧生半夏、茯苓各15g,生南星、川贝母、橘红、皂刺各10g,瓜蒌30g。④生地、冬凌草、白花蛇舌草、半枝莲各30g,银花、山豆根各15g,陈皮10g。⑤人参、甘草、陈皮各10g,黄芪、棉花根皮、白花蛇舌草各30g,白术15g。⑥黄芪30g,当归10g,熟地15g,阿胶(或
用法用量: 水煎服,每日1剂。方①用于气滞型:方②用于血瘀型;方③用于痰湿型;方④用于热毒型:方⑤用于气虚型;方⑥用于血虚型;方⑦用于阴虚型,方⑧用于阳虚型。
功用: 食管贲门癌。
加减化裁: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山豆根:苦,寒;有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利咽。
白花蛇舌草:微苦、甘,寒。归胃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利湿通淋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威灵仙:辛、咸,温。归膀胱经。祛风湿,通经络,止痛,消骨骾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沉香:辛、苦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。
郁金:辛、苦,寒;归肝、胆、心、肺经。活血止痛,行气解郁,清心凉血,利胆退黄。
丹参:苦,微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。
莪术: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旋覆花:苦、辛、咸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、大肠经。降气,消痰,行水,止呕。
川贝母:苦、甘,微寒。归肺、心经。清热润肺,化痰止咳,散结消痈。
瓜蒌:甘、微苦,寒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清热涤痰,宽胸散结,润燥滑肠。
代赭石:苦,寒。归肝、心、肺、胃经。平肝潜阳,重镇降逆,凉血止血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黄芪:甘,微温。归脾、肺经。补气升阳,益卫固表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阿胶:甘,平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补血,止血,滋阴润燥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