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神仙济阴丹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三二八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妇人胎前产后,一切积气,血块,...
养生
名称: 神仙济阴丹
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三二八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妇人胎前产后,一切积气,血块,血癥,血瘕,血晕,血虚,血闷,血壅,血崩,血淋,血竭,赤白带下,月事不调,脐腹疼痛,腰膝沉重,干呕恶心,不思饮食,五心烦热,四肢倦怠,或寒热,呕吐酸水,头目晕眩,遍身隐痛,坐卧不安,经络凝滞,荣卫不调,气血虚弱,变成血劳热,面黄肌瘦,梦中惊悸,虚怯盗汗,或产后有失调理,至天阴雨下,浑身疼痛,或子宫久冷,或少腹痛,室女经脉不行,肠风食毒,下血不住。
组成: 败姜、青皮、陈皮、三棱、蓬术各一两、乌头一升(以上六味先以米醋二升煮,焙干为度)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、赤芍药、当归、白芍药、刘寄奴、姜黄、肉桂、蒲黄各半两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,醋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、食前姜酒送下。子宫久冷,或少腹痛,每服三四十丸,细嚼,炒姜酒送下;肠风食毒,下血不住,以槐花、刘寄奴各等分为细末,空心米汤送下。
主治: 妇人胎前产后,一切积气,血块,血癥,血瘕,血晕,血虚,血闷,血壅,血崩,血淋,血竭,赤白带下,月事不调,脐腹疼痛,腰膝沉重,干呕恶心,不思饮食,五心烦热,四肢倦怠,或寒热,呕吐酸水,头目晕眩,遍身隐痛,坐卧不安,经络凝滞,荣卫不调,气血虚弱,变成血劳热,面黄肌瘦,梦中惊悸,虚怯盗汗,或产后有失调理,至天阴雨下,浑身疼痛,或子宫久冷,或少腹痛,室女经脉不行,肠风食毒,下血不住。
加减化裁:
生地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肉桂:辛、甘,大热。归肾、脾、心、肝经。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,引火归元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青皮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胃经。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
蒲黄:甘,平。归肝、心包经。止血,化瘀,利尿通淋。
姜黄: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活血行气,通经止痛。
刘寄奴: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止痛,疗伤止血,破血通经,消食化积。
三棱:辛、苦,平。归肝、脾经。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熟地黄:甘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