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黍谷回春膏出处: (《鸡鸣录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阳气虚弱,腰软脚酸,溺冷便溏,神衰痿惫...
养生
名称: 黍谷回春膏
出处: (《鸡鸣录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阳气虚弱,腰软脚酸,溺冷便溏,神衰痿惫。
组成: 生附子、甘草、大蒜、青葱、甘遂各二两、海马、川椒、紫梢花、沙苑子、蛇床子、狗胆良姜、故纸、鹿茸、木鳖子、狗头骨、山奈、五味子、大茴香各一两、海螵蛸、韭子、木香、地龙、胡椒、穿山甲、锁阳、全蝎、当归、蛤蚧、蜈蚣、蜂房各五钱(三十一味用麻油四斤浸夏五日、冬半月、春秋一旬,煎枯去渣,熬至滴水成珠,以铅丹收,待温,搅入后十三味)、肉桂二两、公丁香一两、鸦片、阳起石、石硫黄、乳香、朱砂、干安息各五钱、元精石、蟾酥、麝香各三钱(以上俱研极细)、苏合香油五钱、丁香油三钱(并徐徐搅入即成)
用法用量: 摊贴涌泉、肾俞、丹田等穴。
主治: 阳气虚弱,腰软脚酸,溺冷便溏,神衰痿惫。
加减化裁:
甘遂:苦,寒;有毒。归肺、肾、大肠经。泻水逐饮,消肿散结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肉桂:辛、甘,大热。归肾、脾、心、肝经。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,温通经脉,引火归元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胡椒:辛,热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温中散寒,下气,消痰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穿山甲:咸,微寒。归肝、胃经。活血消癥,通经下乳,消肿排脓,搜风通络。
朱砂:甘,微寒;有毒。归心经。清心镇惊,安神,明目,解毒。
地龙:咸,寒。归肝、脾、膀胱经。清热定惊,通络,平喘,利尿。
全蝎:辛,平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蜈蚣:辛,温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麝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。
苏合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辟秽,止痛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鹿茸:甘、咸,温。归肾、肝经。补肾壮阳,益精血,强筋骨,调冲任,托疮毒。
锁阳:甘,温。归肝、肾、大肠经。补肾阳,益精血,润肠通便。
沙苑子: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肾助阳,固精缩尿,养肝明目。
蛤蚧:咸,平。归肺、肾经。补肺益肾,纳气定喘,助阳益精。
阳起石:咸,温。归肾经。温肾壮阳。
海马:甘、咸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温肾壮阳,散结消肿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海螵蛸:咸、涩,温。归脾、肾经。收敛止血,涩精止带,制酸止痛,收湿敛疮。
硫黄:酸,温;有毒。归肾、大肠经。外用解毒疗疮、杀虫止痒;内服补火助阳通便。
蛇床子:辛、苦,温;有小毒。归肾经。燥湿祛风,杀虫止痒,温肾壮阳。
蜂房:甘,平。归胃经。攻毒杀虫,祛风止痛。
蟾酥:辛,温;有毒。归心经。解毒,止痛,开窍醒神。
大蒜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解毒消肿,杀虫,止痢。
铅丹:辛、咸,寒;有毒。归心、脾、肝经。外用拔毒生肌,杀虫止痒;内服坠痰镇惊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