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损伤风湿膏出处: 《中医伤科学讲义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一切损伤风湿。 组成: 生川乌、...
养生
名称: 损伤风湿膏
出处: 《中医伤科学讲义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一切损伤风湿。
组成: 生川乌、生草乌、生南星、生半夏各四两、细辛一两、当归、黄金子、紫荆皮、生地各四两、红花、丹皮、落得打、白芥子各二两、苏木、桃仁、桂枝、僵蚕、青皮、甘松、木瓜、山奈、地龙、乳香各四两、没药、羌活、独活、川芎、白芷、苍术、木鳖子、山甲片、川断、山栀、地鳖虫、骨碎补、赤石脂各二两
用法用量: 洗净后,切片或打碎,再用麻油二十斤,将药浸入麻油中七至十天,然后入锅,文火煎熬至色枯,去渣,再将油继续熬两小时左右,视其滴水成珠,将锅离火,再加黄铅粉(炒,筛细)六十两,徐徐筛入锅内,边筛边搅,膏成收贮。摊用。
主治: 一切损伤风湿。
加减化裁:
桂枝:辛、甘,温。归心、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逆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独活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肾、膀胱经。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,解表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木瓜:酸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青皮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胃经。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
甘松:辛、甘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理气止痛,开郁醒脾;外用祛湿消肿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红花:辛,温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通经,散瘀止痛。
桃仁:苦、甘,平。归心、肝、大肠经。活血祛瘀,润肠通便,止咳平喘。
苏木:甘、咸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祛瘀,消肿止痛。
骨碎补:苦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活血疗伤止痛,补肾强骨;外用消风祛斑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芥子:辛,温。归肺经。温肺豁痰,利气散结,通络止痛。
地龙:咸,寒。归肝、脾、膀胱经。清热定惊,通络,平喘,利尿。
僵蚕:咸、辛,平。归肝、肺、胃经。息风止痉,祛风止痛,化痰散结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赤石脂:甘、酸、涩,温。归大肠、胃经。涩肠止泻,收敛止血,生肌敛疮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