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通音散出处: (《千金》卷十七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六) 分类: 古方概述: 肺虚冷,声嘶...
养生
名称: 通音散
出处: (《千金》卷十七,名见《圣济总录》卷六十六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肺虚冷,声嘶伤,语言用力,战掉缓弱,虚瘠,风入肺。
组成: 防风、独活、芎、秦椒、干姜、黄耆各四十二铢、天雄、麻黄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、甘草各三十六铢、秦艽、桂心、薯预、杜仲、人参、细辛、防己各三十铢、紫菀、甘菊花各二十四铢、贯众二枚、附子七分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。以酒服方寸匕,一日二次。
主治: 肺虚冷,声嘶伤,语言用力,战掉缓弱,虚瘠,风入肺。
加减化裁:
麻黄: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菊花:甘、苦,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贯众:苦,微寒;有小毒。归肝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驱虫,止血。
独活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肾、膀胱经。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,解表。
秦艽:辛、苦,平。归胃、肝、胆经。祛风湿,清湿热,舒筋络,止痹痛,退虚热。
防己:苦,寒。归膀胱、肺经。祛风湿,止痛,利水消肿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紫菀:辛、苦,温。归肺经。润肺下气,化痰止咳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杜仲: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山茱萸:酸、湿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益肝肾,收涩固脱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