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益髓生血饮分类: 古方组成: 黄芪30g,当归30g,党参10g,鸡血藤30g,山萸肉30g...
养生
名称: 益髓生血饮
分类: 古方
组成: 黄芪30g,当归30g,党参10g,鸡血藤30g,山萸肉30g,五味子15g,鹿角胶12g,太子参30g,补骨脂15g,麦冬30g,白芍30g,山药18g,熟地15g,生地10g,仙灵脾12g,红参10g,猫爪草30g,地锦草30g,龟版胶12g,阿胶10g,鸡内金15g,焦三仙各15g。
用法用量: 水煎服,1日1剂,早、晚各服200ml。
功用: 滋阴补肾、补益心脾、活血祛瘀。主治白血病(肝胃阴虚型、心脾肾虚型)。症见发热、消瘦、头晕耳鸣、口干盗汗、五心烦热、腰膝酸软、瘀血紫斑、唇暗甲白、舌红降边有瘀点,脉细弦数或脉滑数涩。
加减化裁:
地锦草:辛,平。归肝、大肠经。清热解毒,凉血止血,利湿退黄。
鸡内金:甘,平。归脾、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健胃消食,涩精止遗,通淋化石。
鸡血藤:苦、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活血补血,调经止痛,舒筋活络。
猫爪草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肺经。化痰散结,解毒消肿。
党参:甘,平。归脾、肺经。补脾益肺,养血生津。
太子参:甘、微苦,平。归脾、肺经。益气健脾,生津润肺。
黄芪:甘,微温。归脾、肺经。补气升阳,益卫固表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
山药:甘,平。归脾、肺、肾经。益气养阴,补脾肺肾,涩精止带。
补骨脂:辛、苦,温。归肾、脾经。补肾壮阳,固精缩尿,纳气平喘,温脾止泻;外用消风祛斑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白芍:苦、酸,微寒。归肝、脾经。养血调经,敛阴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。
阿胶:甘,平。归肺、肝、肾经。补血,止血,滋阴润燥。
麦冬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心、肺、胃经。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