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鹿髓煎丸出处: (《圣济总录》卷十四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久积风热,发即惊悸,气满不安,四...
养生
名称: 鹿髓煎丸
出处: (《圣济总录》卷十四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久积风热,发即惊悸,气满不安,四肢虚弱,不生肌肉。
组成: 鹿髓五合、生天门冬汁三合(滤)、生麦门冬汁三合(滤)、清酒五合、牛髓五合(无牛髓,牛酥一升代)、白蜜七合、枣膏五合、生地黄汁一升(上八味,先煎地黄、天门冬汁、清酒,五分减二分,次纳麦冬汁煎二十沸,次纳酥、髓、白蜜、枣膏,煎如稠糖,倾出银石器中,复于重汤上煮,搅如稠膏,即入后药末)、茯神(去木)、龙骨、人参各一两、枳壳(去瓤,麸炒)、细辛(去苗叶)、防风(去叉)、白术、石斛(去根)、桂(去粗皮)、芎、黄耆(炙,剉)、五味子各三分、甘草(炙,剉)一两半、陈橘皮(汤浸,去白,焙)、厚朴(去粗皮,生姜汁炙)、山
用法用量: 上三十一味,除八味为煎外,捣罗为末,入在煎中,和捣令匀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加至三十丸,温酒送下,空心,日午、夜卧服。
主治: 久积风热,发即惊悸,气满不安,四肢虚弱,不生肌肉。
加减化裁:
生姜:辛,微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解表散寒,温中止呕,化痰止咳,解鱼蟹毒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生地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龙骨:甘、涩,平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镇惊安神,平肝潜阳,收敛固涩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麦冬:甘、微苦,微寒。归心、肺、胃经。养阴润肺,益胃生津,清心除烦。
石斛:甘,微寒。归胃、肾经。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