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太平膏出处: (《回春》卷四) 分类: 古方概述: 痔漏。 组成: 防风、荆芥、栀子、连翘、...
养生
名称: 太平膏
出处: (《回春》卷四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痔漏。
组成: 防风、荆芥、栀子、连翘、黄芩、大黄、羌活、独活、当归、生地、赤芍、甘草、金银花、五倍子、两头尖、头发各二钱、白及、白蔹、山慈菇各一两、香油一斤
用法用量: 上锉细,入油内浸一昼夜,用文火熬焦,去滓再熬,滴水不散,用上好黄丹飞过炒黑,用半斤入内再熬,滴水成珠为度。待温冷,再入乳香、没药、轻粉、血竭各二钱(为末)于内,搅匀;如药色嫩,再入官粉五钱亦佳。务要看其火色不老不嫩得所为妙。
主治: 痔漏。
加减化裁:
荆芥:辛,微温。归肺、肝经。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栀子: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金银花:甘,寒。归肺、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疏散风热。
连翘:苦,微寒。归肺、心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。
山慈菇:甘、微辛,凉。归肝、脾经。清热解毒,化痰散结。
白蔹:苦,微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敛疮生肌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独活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肾、膀胱经。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,解表。
白及:苦、甘、涩,微寒。归肺、胃、肝经。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五倍子:酸、涩,寒。归肺、大肠、肾经。敛肺降火,涩肠止泻,敛汗,固精止遗,止血,收湿敛疮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