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大排风散出处: (《千金翼》卷二十一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一切风冷。 组成: 芫花、狼毒、...
养生
名称: 大排风散
出处: (《千金翼》卷二十一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一切风冷。
组成: 芫花、狼毒、栾荆、天雄(去皮)、五加皮、麻花、白芷、紫菀、乌头(去皮)、附子(去皮)、莽草、茵芋、栝楼、荆芥、踯躅、荛花、大戟、王不留行、赤车使者、麻黄各二十分、石斛半夏、石南、薯蓣、长生各十四分、藜芦七分、狗脊、人参、牛膝、苁蓉、蛇床子、菟丝子、萆薢、车前子、秦艽各七分、薏苡、五味子、独活、藁本、柴胡、牡丹、柏子仁、芎、芍药、吴茱萸、桔梗、杜仲、桂心、橘皮、续断、茯苓、细辛、干姜、厚朴、茯神、山茱萸、防己、黄耆、蜀椒、巴戟天、高良姜紫葳、黄芩、当归、菖蒲、干地黄、通草各四分
用法用量: 上药勿熬炼,振去尘土,即捣,粗筛下药三两,黍米三升,曲末二升,上酒一斗五升;净淘米,以水五升,煮米极熟,停如人肌,下曲末熟搦,次下散,搦如前,次下酒,、搅之百遍,贮不津器中,以布片盖之一宿,旦以一净杖子搅三十匝。空腹五更温一盏服之。以四肢头面习习为度,勿辄。加减非理,造次必大吐利。欲服散者,以绢筛下之,每服方寸匕。只一服,勿再也。水饮、浆酒皆得服之。丸服者,蜜和服,如梧桐子七丸。惟不得汤服也。须补者,药少、服令内消,即是补也。凡服此药法,先多服,令人大吐下利三五度后,乃少服,方可得益也。
主治: 一切风冷。
加减化裁:
麻黄: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荆芥:辛,微温。归肺、肝经。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细辛:辛,温。归心、肺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通窍,温肺化饮。
藁本:辛,温。归膀胱经。祛风散寒,除湿止痛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芫花:苦、辛,温;有毒。归肺、脾、肾经。渴水逐饮,祛痰止咳;外用杀虫疗疮。
独活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肾、膀胱经。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,解表。
秦艽:辛、苦,平。归胃、肝、胆经。祛风湿,清湿热,舒筋络,止痹痛,退虚热。
防己:苦,寒。归膀胱、肺经。祛风湿,止痛,利水消肿。
五加皮: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祛风除湿,补益肝肾,强筋壮骨,利水消肿。
狗脊:苦、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祛风湿,补肝肾,强腰膝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车前子:甘,寒。归肝、肾、肺、小肠经。清热利尿通淋,渗湿止泻,明目,祛痰。
通草:甘、淡,微寒。归肺、胃经。清热利尿,通气下乳。
萆薢:苦,平。归肾、胃经。利湿去浊,祛风除痹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吴茱萸:辛、苦,热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胃、肾经。散寒止痛,降逆止呕,助阳止泻。
高良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经。温中止呕,散寒止痛。
牛膝:苦、甘、酸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,引血下行。
王不留行:苦、平。归肝、胃经。活血通经,下乳消肿,利尿通淋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紫菀:辛、苦,温。归肺经。润肺下气,化痰止咳。
柏子仁:甘,平。归心、肾、大肠经。养心安神,润肠通便,止汗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巴戟天:甘、辛,微温。归肾、肝经。补肾阳,强筋骨,祛风湿。
杜仲:甘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
续断:苦、辛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肝肾,强筋骨,续折伤,止崩漏。
菟丝子:辛、甘,平。归肝、肾、脾经。补益肝肾,固精缩尿,安胎,明目,止泻;外用消风祛斑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石斛:甘,微寒。归胃、肾经。益胃生津,滋阴清热。
五味子:酸、甘,温。归肺、心、肾经。收敛固涩,益气生津,补肾宁心。
山茱萸:酸、湿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补益肝肾,收涩固脱。
藜芦:苦、辛,寒;有毒。归肺、肝、胃经。涌吐风痰,杀虫。
蛇床子:辛、苦,温;有小毒。归肾经。燥湿祛风,杀虫止痒,温肾壮阳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