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大通丹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一一四引《博济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瘫痪,并一切风,口眼斜...
养生
名称: 大通丹
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一一四引《博济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瘫痪,并一切风,口眼斜,语言謇涩,手足不便。
组成: 雄黄、硫黄、丹砂(三味同研)、水银、金、银(二味同水银结成沙子)、铅丹、胡粉、消石、白矾(四味研)各二两上共一处和匀,入固济瓷瓶内,瓶子上注一小眼,用火养之,渐渐加火;若窍内有烟出,便用盐泥塞,更养一日。铅霜二两、龙脑(研)半两、麝香(研)一两、玉屑半两、犀角(镑)半两、乌蛇一条(去皮骨,炙)、白花蛇三两(去皮骨,炙)、附子(炮裂,去皮脐)二两、牛黄(研)半两、高良姜、蝉蜕、白僵蚕(炒)各一两、天竺黄、荜澄茄、天麻、白附子(炮)各二两
用法用量: 上药铅霜以下为末,并前十味末再研匀,糯米饭为丸,如小弹子大,阴干。若初得患,先洗浴,豆淋酒化下一丸。心膈不烦,津液俱生。相隔如人行十里以来,用稀粥饮投之,须臾汗出便解。三日服一丸。
主治: 瘫痪,并一切风,口眼斜,语言謇涩,手足不便。
加减化裁:
蝉蜕:甘,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利咽开音,透疹,明目退翳,息风止痉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高良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经。温中止呕,散寒止痛。
荜澄茄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、膀胱经。温中散寒,行气止痛。
白附子:辛,温;有毒。归胃、肝经。燥湿化痰,祛风止痉,止痛,解毒散结。
天竺黄:甘,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清热豁痰,清心定惊。
牛黄:苦,凉。归心、肝经。凉肝息风,清心豁痰,开窍醒神,清热解毒。
天麻:甘,平。归肝经。息风止痉,平抑肝阳,祛风通络。
僵蚕:咸、辛,平。归肝、肺、胃经。息风止痉,祛风止痛,化痰散结。
麝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。
雄黄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硫黄:酸,温;有毒。归肾、大肠经。外用解毒疗疮、杀虫止痒;内服补火助阳通便。
白矾:酸、涩,寒。归肺、脾、肝、大肠经。外用解毒杀虫,燥湿止痒;内服止血止泻,祛除风痰。
铅丹:辛、咸,寒;有毒。归心、脾、肝经。外用拔毒生肌,杀虫止痒;内服坠痰镇惊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