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大黄蚀肉膏出处: (《鬼遗》卷五) 分类: 古方概述: 痈疽。 组成: 大黄、附子、?草、芎...
养生
名称: 大黄蚀肉膏
出处: (《鬼遗》卷五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痈疽。
组成: 大黄、附子、?草、芎、雄黄(研)、真珠末各一两、白蔹、矾石(研)、黄芩、漆头芦茹(末)各二两、雌黄(研)一两
用法用量: 上十一味,㕮咀六物,以猪脂一升四合,微火煎三上下,去滓;下矾石、芦茹等研者药,煎成膏。敷疮中。须恶肉尽,勿使过也。
主治: 痈疽。
加减化裁: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白蔹:苦,微寒。归心、胃经。清热解毒,消痈散结,敛疮生肌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雄黄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