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万病紫菀丸出处: (《元戎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久患痃癖如碗大,及诸黄病,每地气起时,上...
养生
名称: 万病紫菀丸
出处: (《元戎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久患痃癖如碗大,及诸黄病,每地气起时,上气冲心,绕脐绞痛,一切虫咬,十种虫病,十种蛊病,及胃冷吐食,呕逆恶心,饮食不消,天行时病,妇人多年月露不通,或腹如怀孕多血,天阴即发;十二种风,顽痹不知年岁,昼夜不安,梦与鬼交,头多白肩,或哭或笑,如鬼魅所着,腹中生疮。
组成: 紫菀(去苗土)、吴茱萸(汤洗七次,焙干)、菖蒲、柴胡(去须)、厚朴(姜制)各一两、桔梗(去芦)、茯苓(去皮)、皂荚(去皮弦子等,炙)、桂枝、干姜(炮)、黄连(去须)八钱、蜀椒(去目及闭口,微炒)、巴豆(去皮膜,出油,研)、人参(去芦)各半两、川乌(炮,去皮脐)三钱、羌活、独活、防风各半两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,入巴豆匀,炼蜜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丸,渐加至五七丸,食后、临卧生姜汤送下。具引于后:痔漏肠风,酒送下;赤白痢,诃子汤送下;脓血痢,米饮汤送下;堕伤血闷,四肢不收,酒送下;蛔虫咬心,槟榔汤送下;气噎忧噎,荷叶汤送下;打扑伤损,酒中毒,帚灰、甘草汤送下;一切风,升麻汤送下;寸白虫,槟榔汤送下;霍乱,干姜汤送下;咳嗽,杏仁汤送下;腰肾痛,豆淋汤送下;阴毒伤寒,温酒送下;吐逆,生姜汤送下;食饮气块,面汤送下;时气,井花水送下;脾风,陈皮汤送下;头痛,水送下;心痛,温酒送下,大小便不通,灯草汤送下;因
主治: 久患痃癖如碗大,及诸黄病,每地气起时,上气冲心,绕脐绞痛,一切虫咬,十种虫病,十种蛊病,及胃冷吐食,呕逆恶心,饮食不消,天行时病,妇人多年月露不通,或腹如怀孕多血,天阴即发;十二种风,顽痹不知年岁,昼夜不安,梦与鬼交,头多白肩,或哭或笑,如鬼魅所着,腹中生疮。
加减化裁:
桂枝:辛、甘,温。归心、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肌,温通经脉,助阳化气,平冲降逆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柴胡:辛、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疏散退热,疏肝解郁,升举阳气。
黄连:苦,寒。归心、脾、胃、肝、胆、大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。
独活:辛、苦,微温。归肾、膀胱经。祛风除湿,通痹止痛,解表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吴茱萸:辛、苦,热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胃、肾经。散寒止痛,降逆止呕,助阳止泻。
皂荚:辛、咸,温;有小毒。归肺、大肠经。祛痰开窍,散结消肿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紫菀:辛、苦,温。归肺经。润肺下气,化痰止咳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