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再攻饮出处: (《喉科种福》卷三) 分类: 古方概述: 杨梅毒喉,腐烂臭秽,痒而且痛,饮食妨...
养生
名称: 再攻饮
出处: (《喉科种福》卷三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杨梅毒喉,腐烂臭秽,痒而且痛,饮食妨碍,其状如去皮石榴,颗粒分明,有界成板,其色淡红通亮。
组成: 大黄一两、芒消五钱、防风一钱、赤芍药八分、荆芥八分、当归五分、川芎八分、西滑石一钱、苍术三钱、薄荷八分、连翘二钱、制乳香二钱、石膏二钱、桔梗一钱、枳实一钱、制没药二钱、厚朴一钱、黄芩一钱、栀仁一钱、天丁一钱
用法用量: 先服劫营饮,继用熏药,后服夹攻饮,如此再熏,改投本方,下解其毒。俟其痒止,虫死,秽净,烂处之紫红色成淡红色,乃以仙遗粮单服一月。
主治: 杨梅毒喉,腐烂臭秽,痒而且痛,饮食妨碍,其状如去皮石榴,颗粒分明,有界成板,其色淡红通亮。
加减化裁:
荆芥:辛,微温。归肺、肝经。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薄荷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石膏:甘、辛,大寒。归肺、胃经。生用:清热泻火,除烦止渴;煅用:收湿,生肌,敛疮,止血。
黄芩:苦,寒。归肺、胆、脾、大肠、小肠经。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止血,安胎。
连翘:苦,微寒。归肺、心、小肠经。清热解毒,消肿散结,疏散风热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大黄: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,止血,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滑石:甘、淡,寒。归膀胱、肺、胃经。利尿通淋,清热解暑;外用祛湿敛疮。
枳实:苦、辛、酸,微寒。归脾、胃经。破气消积,化痰散痞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桔梗:苦、辛,平。归肺经。宣肺,祛痰,利咽,排脓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