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天中茶出处: (《集验良方拔萃》卷二) 分类: 古方概述: 一切感冒,伏暑停食,滞而不化,胸...
养生
名称: 天中茶
出处: (《集验良方拔萃》卷二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一切感冒,伏暑停食,滞而不化,胸膈不宽,气逆呕痰,疟痢。
组成: 厚朴五钱(姜汁炒)、广陈皮三钱、山楂一两、羌活三钱、小青皮、干葛、防风、乌药、川乌、枳壳、白芷、茱萸、石菖蒲、甘草、广木香(勿见火,另研末)、砂仁各三钱(另研末)、制香附、广藿香、茅术(米泔水浸、洗,切片)、莪术、槟榔、茯苓各五钱、麦芽、神曲、紫苏各一两、木通八钱
用法用量: 上药除木香、砂仁另研入,其余倶要饮片制过,共合一处,磨如粗末,五月初四日夜,每料用白酒一斤,浸药于瓷缸内,端午日,用六安茶或红茶叶,每料二斤半,入药内拌匀,待至午时,每料加雄黄末三钱五分,同温烧酒八两,搅匀拌茶内,即于午时炒干,临上坛时,再将木香、砂仁末拌和,候凉透,再扎好坛口,勿令泄气。每服三钱,水二碗,煎一碗,红痢加白蜜糖五钱,白痢加赤糖一两。
主治: 一切感冒,伏暑停食,滞而不化,胸膈不宽,气逆呕痰,疟痢。
加减化裁: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广藿香:辛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芳香化湿,和中止呕,发表解暑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砂仁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化湿开胃,温中止泻,理气安胎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木通:苦,寒。归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利尿通淋,清心除烦,通经下乳。
陈皮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肺经。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
青皮:苦、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胃经。疏肝破气,消积化滞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乌药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肾、膀胱经。行气止痛,温肾散寒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、三焦经。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山楂:酸、甘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消食健胃,行气散瘀,化浊降脂。
麦芽:甘,平。归脾、胃经。行气消食,健脾开胃,回乳消胀。
槟榔:苦、辛,温。归胃、大肠经。杀虫,消积,行气,利水,截疟。
莪术: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破血行气,消积止痛。
石菖蒲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胃经。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,化湿和胃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