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经进地仙丸出处: (《易简》引陶隐居方,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一六二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①...
养生
名称: 经进地仙丸
出处: (《易简》引陶隐居方,见《永乐大典》卷一一六二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①《易简》引陶隐居方(见《永乐大典》):丈夫妇人,五劳七伤,肾气衰败,精神耗散,行步艰辛,饮食无味,耳焦眼昏,皮肤枯燥。妇人脏冷无子,下部秽恶,肠风痔漏,吐血泻血,诸风诸气。②《医方大成》:肾脏虚惫,风湿流注,脚膝酸疼,行步无力。
组成: 川牛膝(酒浸一宿,切、焙)、肉苁蓉(酒浸一宿、切,焙)、川椒(去目)附子(炮)各四两、木鳖子(去壳)、地龙(去土)各三两、覆盆子、白附子、菟丝子(酒浸,研)、赤小豆、天南星、防风(去芦)、骨碎补(去毛)、何首乌、萆薢、川羌活、金毛狗背(去毛)、乌药各二两、绵黄耆、人参各一两、川乌(炮)、白茯苓、白术、甘草各一两。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,酒煮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三四十丸,空心温酒送下。
主治: ①《易简》引陶隐居方(见《永乐大典》):丈夫妇人,五劳七伤,肾气衰败,精神耗散,行步艰辛,饮食无味,耳焦眼昏,皮肤枯燥。妇人脏冷无子,下部秽恶,肠风痔漏,吐血泻血,诸风诸气。②《医方大成》:肾脏虚惫,风湿流注,脚膝酸疼,行步无力。
加减化裁:
防风:辛、甘,微温。归膀胱、肝、脾经。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羌活:辛、苦,温。归膀胱、肾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除湿,止痛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萆薢:苦,平。归肾、胃经。利湿去浊,祛风除痹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乌药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肾、膀胱经。行气止痛,温肾散寒。
牛膝:苦、甘、酸,平。归肝、肾经。逐瘀通经,补肝肾,强筋骨,利尿通淋,引血下行。
骨碎补:苦,温。归肝、肾经。活血疗伤止痛,补肾强骨;外用消风祛斑。
天南星:苦、辛,温;有毒。归肺、肝、脾经。燥湿化痰,祛风止痉,散结消肿。
白附子:辛,温;有毒。归胃、肝经。燥湿化痰,祛风止痉,止痛,解毒散结。
地龙:咸,寒。归肝、脾、膀胱经。清热定惊,通络,平喘,利尿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白术:甘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经。补气健脾,燥湿利水,止汗,安胎。
甘草:甘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胃经。补脾益气,清热解毒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调和诸药。
肉苁蓉:甘、咸,温。归肾、大肠经。补肾阳,益精血,润肠通便。
菟丝子:辛、甘,平。归肝、肾、脾经。补益肝肾,固精缩尿,安胎,明目,止泻;外用消风祛斑。
何首乌:苦、甘、涩,微温。归肝、心、肾经。制何首乌:补肝肾,益精血,乌须发,强筋骨,化浊降脂。生何首乌:解毒,消痈,截疟,润肠通便。
覆盆子:甘、酸,温。入肝、肾、膀胱经。益肾固精缩尿,养肝明目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