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保心包出处: (《新药转正》10册) 分类: 古方概述: 胸痹心痛属于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证型...
养生
名称: 保心包
出处: (《新药转正》10册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胸痹心痛属于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证型者,并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。
组成: 苏合香、川芎、丹参、三七、冰片、菊花、葛根、安息香、檀香、丁香、青木香、当归、郁金、沉香、黄芪、赤芍、香附、白芷、薤白、延胡索、决明子、降香、首乌藤、石菖蒲、乳香、没药
用法用量: 上药制成粉末,装药袋,每袋装100克。外用,将药袋戴于左侧胸壁心前区,贴紧皮肤。每袋可持续使用3〜4周,若需要可继续更换使用。
主治: 胸痹心痛属于气滞血瘀或痰瘀交阻证型者,并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。
加减化裁:
白芷:辛,温。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解表散寒,祛风止痛,宣通鼻窍,燥湿止带,消肿排脓。
菊花:甘、苦,微寒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平抑肝阳,清肝明目,清热解毒。
葛根:甘、辛,凉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解肌退热,生津止渴,透疹,升阳止泻,通经活络,解酒毒。
决明子:甘、苦、咸,微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清肝明目,润肠通便。
赤芍:苦、微寒。归肝经清热凉血,散瘀止痛。
丁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温中降逆,散寒止痛,温肾助阳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沉香:辛、苦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。
檀香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心、肺经。行气止痛,散寒调中。
香附:辛、微苦、微甘,平。归肝、脾、三焦经。疏肝解郁,理气宽中,调经止痛。
薤白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肺、胃、大肠经。通阳散结,行气导滞。
三七:甘、微苦,温。归肝、胃经。散瘀止血,消肿定痛。
川芎:辛,温。归肝、胆、心包经。活血行气,祛风止痛。
延胡索:辛、苦,温。归肝、脾、心经。活血,行气,止痛。
郁金:辛、苦,寒;归肝、胆、心、肺经。活血止痛,行气解郁,清心凉血,利胆退黄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降香:辛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化瘀止血,理气止痛。
丹参:苦,微寒。归心、肝经。活血祛瘀,通经止痛,清心除烦,凉血消痈。
首乌藤:甘,平。归心、肝经。养血安神,祛风通络。
冰片:辛、苦,微寒。归心、脾,肺经。开窍醒神,清热止痛。
苏合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辟秽,止痛。
石菖蒲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胃经。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,化湿和胃。
黄芪:甘,微温。归脾、肺经。补气升阳,益卫固表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