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祛风导气化痰丸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九十四引《瑞竹堂方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咳嗽气积,呕...
养生
名称: 祛风导气化痰丸
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九十四引《瑞竹堂方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咳嗽气积,呕吐痰涎,头目昏晕,半身不遂,偏废,口眼喝斜,他药不疗者
组成: 大川乌头半两重(炮,去皮脐用)、乌迭泥、天南星、白附子各三两(生用)、天麻(酒浸,焙)一两、全蝎一两(不去毒,用薄荷叶炒)、半夏七两
用法用量: 上各取净末,除南星、半夏生取末,以绢袋盛,安瓷器中,新水浸,日晒夜露三昼夜,每早换水,三日取出,晒干为细末,各依分两称,相和重罗,用苏合香油三两,如无苏合香丸,膏子亦可。如不敷,入糯米粉打薄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七十丸,食后临卧用姜汤送下,一日二次。药只阴干,不要晒干及焙。
主治: 咳嗽气积,呕吐痰涎,头目昏晕,半身不遂,偏废,口眼喝斜,他药不疗者
加减化裁:
薄荷:辛,凉。归肺、肝经。疏散风热,清利头目,利咽,透疹,疏肝行气。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半夏:辛,温;有毒。归脾、胃、肺经。燥湿化痰,降逆止呕,消痞散结。
天南星:苦、辛,温;有毒。归肺、肝、脾经。燥湿化痰,祛风止痉,散结消肿。
白附子:辛,温;有毒。归胃、肝经。燥湿化痰,祛风止痉,止痛,解毒散结。
天麻:甘,平。归肝经。息风止痉,平抑肝阳,祛风通络。
全蝎:辛,平;有毒。归肝经。息风镇痉,通络止痛,攻毒散结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