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神仙紫花丸出处: (《医学正传》卷六) 分类: 古方概述: ①《医学正传》:疠风及诸般恶疮,...
养生
名称: 神仙紫花丸
出处: (《医学正传》卷六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①《医学正传》:疠风及诸般恶疮,风疮。②《中国麻风病学》:麻风,麻木不仁,筋脉枯萎。
组成: 白花蛇(一具,出蕲黄州,黑质白纹,龙头虎口,背上二十四个方胜花,尾尖有一佛指甲,新鲜者佳,蛀腐者不堪用,去头尾各四五寸,并一两为率,连皮骨用)一两五钱、何首乌、荆芥穗、威灵仙各四钱、麻黄(连根节)二钱、胡麻子一钱、蛇床子二钱上细切,同蛇用无灰酒一大碗,浸一宿,去蛇皮骨,通晒干,仍还原酒内,再浸再晒,酒尽为度,待晒极干,共为细末,另包。木香、沉香各二钱五分、人参一两、当归七钱五分、明天麻、猪牙皂角各五钱、麝香一钱五分、乳香、没药各一钱、明雄黄、辰砂各五分(大块者佳)、肉豆蔻一枚(煨)、定风草(即天麻)二钱半
用法用量: 用新鲜大枫子三斤,去油黄色者及壳,以瓷罐一个盛之,少入无灰酒,以皮纸竹箬重重包口,勿令泄气,顿滚汤中,勿令没罐口,外以物盖锅口,密封固,文武火蒸,候黑烂为度,杵无渣滓成油,分作三份;每一份入第二号药八钱重,第一号药六钱重,第三号药一两五钱重,和匀,加糯米饭捣极胶粘为丸,如梧桐子大,晒干,勿见火。每服二十丸,渐加至五六十丸,鸡鸣时、午时、临卧时各一服,茶清送下。轻者,一料可愈;重者,二三料除根。
主治: ①《医学正传》:疠风及诸般恶疮,风疮。②《中国麻风病学》:麻风,麻木不仁,筋脉枯萎。
加减化裁:
麻黄:辛、微苦,温。归肺、膀胱经。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,利水消肿。
荆芥:辛,微温。归肺、肝经。解表散风,透疹,消疮。
威灵仙:辛、咸,温。归膀胱经。祛风湿,通经络,止痛,消骨骾。
豆蔻:辛,温。归肺、脾、胃经。化湿行气,温中止呕,开胃消食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沉香:辛、苦,微温。归脾、胃、肾经。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。
乳香:辛、苦,温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活血定痛,消肿生肌。
没药:辛、苦,平。归心、肝、脾经。散瘀定痛,消肿生肌。
天麻:甘,平。归肝经。息风止痉,平抑肝阳,祛风通络。
麝香:辛,温。归心、脾经。开窍醒神,活血通经,消肿止痛。
人参:甘、微苦,微温。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,安神益智。
当归:甘、辛,温。归肝、心、脾经。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。
何首乌:苦、甘、涩,微温。归肝、心、肾经。制何首乌:补肝肾,益精血,乌须发,强筋骨,化浊降脂。生何首乌:解毒,消痈,截疟,润肠通便。
肉豆蔻: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温中行气,涩肠止泻。
雄黄:辛,温;有毒。归肝、大肠经。解毒杀虫,燥湿祛痰,截疟。
蛇床子:辛、苦,温;有小毒。归肾经。燥湿祛风,杀虫止痒,温肾壮阳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