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方剂
None
名称: 神禹疏凿丸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卫生家宝》) 分类: 古方概述: 元气衰少,膀胱津...
养生
名称: 神禹疏凿丸
出处: (《普济方》卷二二六引《卫生家宝》)
分类: 古方
概述: 元气衰少,膀胱津液虽藏而不化,又遇上焦有寒,不能引导阴阳,开通闭塞,决渎之官,自失所司,水道无从而出,又与气相壅,停留膈间,久而为饮,渐溃脾土,脾即得湿,而化郁蒸淫于肢腹,上浮于肺,肾尤虚者,则独乘于下部,是以令人素盛而今衰瘦,膈间常有水声,胁肋胀闷,上气喘急,四肢沉重,遍身浮肿,或遍注腰脚,小便减少,饮食不思。
组成: 吴茱萸六两(拣)、茴香(拣)、苍术(剉)、陈橘皮(剉)、青盐各四两、川椒(去子及闭目者)、厚朴(剉,先去皮)、干姜(剉)各三两(上以水一盏,同于瓷器内煮,水尽为度,取出培干)、附子(炮,去皮脐)、枳实(去瓤,麸炒焦黄)各六两、木瓜四两(干者)、川乌(炮)、赤茯苓各三两、木香一两半、天雄(如无,以大附子代之)、椒目(炒)、木通(炮)、石硫黄(舶上者,去沙石,别研)各三两、阳起石二两半(真者,酒煮半日,别研极细)
用法用量: 上为细末,然后入阳起石、硫黄二味拌匀,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温酒或米汤饮送下。
主治: 元气衰少,膀胱津液虽藏而不化,又遇上焦有寒,不能引导阴阳,开通闭塞,决渎之官,自失所司,水道无从而出,又与气相壅,停留膈间,久而为饮,渐溃脾土,脾即得湿,而化郁蒸淫于肢腹,上浮于肺,肾尤虚者,则独乘于下部,是以令人素盛而今衰瘦,膈间常有水声,胁肋胀闷,上气喘急,四肢沉重,遍身浮肿,或遍注腰脚,小便减少,饮食不思。
加减化裁:
川乌:辛、苦,热。归心、肝、肾、脾经。生川乌有大毒,制川乌有毒。祛风除湿,温经止痛。
木瓜:酸,温。归肝、脾经。舒筋活络,和胃化湿。
苍术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
厚朴:苦、辛,温。归脾、胃、肺、大肠经。燥湿,行气,消积,消痰平喘。
茯苓:甘、淡,平。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。
木通:苦,寒。归心、小肠、膀胱经。利尿通淋,清心除烦,通经下乳。
附子:辛、甘,大热;有毒。归心、肾、脾经。回阳救逆,补火助阳,散寒止痛。
干姜:辛,热。归脾、胃、肾、心、肺经。温中散寒,回阳通脉,温肺化饮。
吴茱萸:辛、苦,热;有小毒。归肝、脾、胃、肾经。散寒止痛,降逆止呕,助阳止泻。
枳实:苦、辛、酸,微寒。归脾、胃经。破气消积,化痰散痞。
木香: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
阳起石:咸,温。归肾经。温肾壮阳。
硫黄:酸,温;有毒。归肾、大肠经。外用解毒疗疮、杀虫止痒;内服补火助阳通便。
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,谢谢。
None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