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不通则痛,气滞血瘀的真实感受 痛,是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: 肩颈僵硬酸痛,一坐...
臻宝典藏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:
肩颈僵硬酸痛,一坐下就像铁板压着肩
经期前小腹胀痛,还带着血块,痛得打滚
胸口常闷堵,像有什么东西压着,喘不过气
胃胀、胃痛、打嗝,吃点凉的就受不了
情绪烦躁、易怒,心情像压了一团黑云
去医院检查却说没啥问题,你开始怀疑:是不是我太敏感了?是不是压力太大?
其实,中医早就给出了解释:
👉 “不通则痛,通则不痛。”
这,就是气滞血瘀在你身体里的真实感受。
“气”是身体运行的动力,
“血”是滋养生命的根本。
气滞,就像高速公路堵车,动力运行缓慢
血瘀,就像水管里结垢,血液循环受阻
气血就像河流,流得顺,万物生;流得慢,毒积聚;一旦堵塞,局部发炎、胀痛、刺痛随之而来。
久坐电脑前、压力大,肝气郁结,气机不畅,造成局部肌肉缺氧、缺血,于是又酸又胀,活动受限。
子宫是“血海”,一旦寒湿入侵,气机阻滞,血液运行不畅,瘀血就像淤泥卡在管道中,痛经就来了。
压力大、情绪压抑,肝气不舒,气机升降失调,表现为胸闷、易叹气、脾气大、失眠多梦。
肝主疏泄,一旦肝气郁结,胃的受纳运化就出问题,常常饭后一阵胀,或饿着也痛。
伤后淤血未散、寒凝血滞、久病入络,都会形成“瘀阻”,表现为固定的刺痛、抽痛、夜间更甚。
最伤肝气的是情绪——压抑、焦虑、愤怒,都会造成“肝气不舒,气滞血瘀”。
贪凉饮冷、露腰露腿、空调直吹,寒气入体,导致“寒凝血瘀”。
气血靠动而生,长期久坐、缺乏运动,气滞血行缓慢,导致瘀阻经络。
油腻、生冷、过饱、暴饮暴食,会伤脾胃、扰气机,让气血运行越来越差。
常用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的方药:
逍遥丸:调肝解郁、缓解情绪
血府逐瘀丸:活血祛瘀、改善胸闷刺痛
桂枝茯苓丸:女性瘀血痛经、子宫肌瘤常用
(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)
山楂 + 红枣 + 陈皮泡水:理气化瘀
红糖姜茶:祛寒通经(经前饮用效果更佳)
黑豆桂圆红枣汤:养血活络、改善手脚冰凉
肝郁调情绪:太冲穴(脚背第一、二趾间)
活血散瘀:血海穴、三阴交
缓解胸闷:内关穴、膻中穴
👉 每天按揉3~5分钟,气血通畅一身轻!
别小看每天的快走、八段锦、瑜伽,这些温和有氧运动能温阳行气、化瘀通络,效果远比吃药持久!
对女性来说,气血不通,最伤子宫、最催老
对男性而言,气滞不解,易怒、失眠、血压高
中医讲“通则不痛,通则不病”,
我们想要的不仅是不痛,而是身体真正的畅通无阻、柔和有序。
你感受到的那些痛,不是无缘无故的疼,
它们是身体在用“最直接的方式”告诉你:
“我累了,我堵了,我需要你帮我疏通。”
与其忍着,不如通一通。
调好气血,才是你真正掌控身体健康的第一步。
📌 留言互动:你有过“气滞血瘀”的体验吗?留言告诉我你的症状,我来帮你分析调理建议!
📌 关注我:持续分享中医调气血、祛瘀解痛的实用方法,让你远离“亚健康”,活出轻盈人生。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