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不运动也在“耗气”?久坐不动,正在悄悄透支你的健康!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很多人都处于一种“假性安...
臻宝典藏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很多人都处于一种“假性安逸”的状态:每天坐在办公室、地铁、沙发上,身体没有剧烈运动,看似悠闲,实际上却在慢慢损耗着体内的“气血”。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:
坐了一天,晚上却特别疲惫;
明明没干什么,却总觉得身心倦怠;
一动就喘,稍微一累就头晕乏力;
面色暗淡、手脚冰凉、肠胃不适……
你可能不知道,这些“亚健康”症状,正在悄悄向你发出一个警告信号——你已经陷入了“久坐耗气、气血不畅”的陷阱中。
答案是:是的,而且非常严重!
中医讲“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”,气血互为依存,支撑着人体的生长、代谢与健康。而“动则生阳,静则生阴”,如果你长期缺乏运动,气机不畅,阳气郁闭,久而久之,气血运行受阻,身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。
在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中就有记载:
“久坐伤肉,久卧伤气,久立伤骨,久行伤筋。”
看似坐着最“轻松”,其实却最“伤身”。
耗气:不运动让肺气失于宣发,体内阳气不足,容易气短乏力。
瘀血:久坐不动,血液循环缓慢,容易形成瘀血。
生湿生痰:脾主运化,久坐伤脾,易致湿气聚集、痰湿困体。
寒气入体:久坐使阳气郁闭,阴寒内生,体寒体弱。
气滞血瘀:肝喜调达,久坐情绪不畅,易导致气机郁结,血行不畅。
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?
一整天坐办公室,身体没什么负担,可到了晚上却感觉累得不行,哪哪都不舒服。这种疲劳,其实不是身体“使用过度”的疲劳,而是——气血运行受阻,代谢缓慢导致的虚累。
气为血之帅,推动血液运行。如果一个人缺乏活动,气机就会滞涩,血液流动缓慢,导致四肢冰凉、面色发暗、心慌气短等症。
“阳气者,若天与日,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”。阳气需要通过活动来升腾。久坐使阳气郁于下焦,导致寒湿上犯、脾胃虚弱、精神疲倦。
中医认为脾为“后天之本”,主运化。如果久坐不动,脾胃功能下降,体内湿气重,时间久了便容易出现“痰湿体质”——肥胖、舌苔厚腻、体虚气短。
当然,现代人工作节奏紧张,不可能时时运动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,在日常生活中“动起来”、“养起来”、“调起来”,化解久坐带来的损伤。
每坐1小时,动5-10分钟
起身走动、伸展、深呼吸,哪怕只是上个洗手间、倒杯水,也能让气机运行。
建议设置“番茄钟”工作法:25分钟专注+5分钟站立活动。
办公室“小体操”
颈部:缓慢转头、耸肩、点头;
腰部:扭腰转胯、前屈后仰;
下肢:踮脚、屈膝伸展、原地踩脚。
八段锦、五禽戏、太极拳
这些传统导引术都是调理气血的宝藏法门,动作缓慢柔和,适合办公室和中老年人群。
推荐食材:
类型 | 具体食物 |
---|---|
健脾益气 | 山药、扁豆、莲子、黄芪、大枣、党参 |
活血化瘀 | 丹参、川芎、红花、玫瑰花、当归 |
祛湿利水 | 茯苓、薏米、赤小豆、陈皮、荷叶 |
简单食疗推荐:
黄芪党参红枣煲鸡汤(补气养血)
薏米茯苓粥(健脾祛湿)
玫瑰花红糖水(活血化瘀、调经养颜)
早睡早起,顺应阳气升降
子时(23:00)气血归肝,必须入睡;
辰时(7:00)阳气生发,起床活动正当时。
少怒少忧,情志舒畅
情绪堵塞易致“肝气郁结”,进而影响全身气血运行;
建议:多听舒缓音乐、练习冥想、写写日记,化解负面情绪。
正念呼吸,调动肺气
肺主一身之气,通过深而缓的腹式呼吸,可提高气血运行效率;
每天早晚练习5分钟,闭目调息,意守丹田,心静气沉。
很多人以为“久坐省力”,不动就等于休息,其实这是最大的健康误区。
静极生病,动中养生。
现代人最需要的,不是靠“拼命运动”去补救身体,而是学会在生活中找到动静结合、气血自调的智慧。哪怕只是在电脑前,每天站起来走一走、伸个懒腰、换换气,也比整天一动不动来得更健康。
久坐不动会导致“耗气血”、“生湿气”、“阳虚乏力”;
中医认为“气血不畅,百病丛生”,必须重视身体的微小信号;
每天适度活动+饮食调理+情志平衡,才能真正化解“坐出来的病”;
健康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,而是每天多动五分钟、少坐一小时的小坚持。
愿你在每天的起身、呼吸、行走之间,感受到气血的流动,生命的鲜活。
📌 文末小提醒:
别再以为“我没怎么动,就不会累”。
你不是不累,你是“气血在哀嚎”。
从今天起,每个小时起身一次,给身体一个活动的机会,也给健康一个回归的通道!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