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🥦从食物到排泄:肠胃的工作过程揭秘 🍽️你有没有想过: 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,是怎么被身体一步步“处...
海纳百医
我们每天吃下去的食物,是怎么被身体一步步“处理”掉的?
从咀嚼、消化、吸收,到最后的排泄,
这中间的每个环节,肠胃系统都在“加班”!
今天这篇文章,我们就来一次“舌尖到马桶”的旅程,
带你从中医+现代医学角度,全面解析肠胃的运作流程。
吃饭不是从胃开始,而是从“第一道关口——口腔”开始!
我们的牙齿负责机械性粉碎食物
唾液腺分泌唾液,含有淀粉酶,开始分解碳水化合物
舌头配合搅拌,把食物变成食团
👉 中医视角:口为脾之窍
脾主运化,口腔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“脾气强弱”
🧠小贴士:每口饭嚼30次以上,能减轻胃的负担!
咀嚼后的食团通过吞咽反射进入食道——一条25厘米长的肌肉管道。
食道本身不参与消化
但它靠蠕动将食团推进胃部
下端有食道括约肌防止胃酸反流
🚨胃食管反流、烧心的根源往往就在这里!
👉 中医称之为“膈”,属中焦,如出问题常见“噎膈”“吞酸”
分泌胃酸:杀菌+激活蛋白酶
分泌胃蛋白酶:分解蛋白质
强力搅拌食物:形成“食糜”
👉 胃酸PH值可达1-2,强如钢铁都能腐蚀!
📌食物在胃中停留3~5小时左右,形成流质状的“食糜”,准备进入小肠
🧠中医观点:“胃为水谷之海,主受纳腐熟”,胃阳足,则消化力强!
你知道吗?一根小肠长度可达6-7米,表面积超过一张乒乓球桌!
胰腺、胆囊分泌酶液,中和胃酸、继续分解营养
十二指肠→空肠→回肠:逐级吸收营养
将葡萄糖、氨基酸、脂肪酸等送入血液,供全身使用
🧠中医称“小肠主受盛化物”,化则为养,不化则生湿热、腹泻等病
食物残渣经过小肠吸收营养后,剩余部分进入大肠——肠道的最后一站!
回收水分与电解质
把食物残渣变成粪便
靠蠕动推动粪便向肛门方向移动
🧠中医称“大肠传导之官”,若传导失常就会便秘、泄泻、肠鸣、腹胀
帮助分解难消化成分(如膳食纤维)
参与维生素B、K的合成
抵抗外来病菌
影响情绪与免疫力(被称为“第二大脑”)
📌一旦菌群失衡,会导致消化不良、腹泻、免疫力下降、甚至情绪波动!
🧠中医所谓“脾主升清,胃主降浊”,其中菌群稳定与否密切相关
从食物入口 → 咀嚼 → 食道 → 胃 → 小肠 → 大肠 → 排便
每一个环节都不能“掉链子”
📌只要中间任意一环出问题,整个消化系统都会紊乱!
信号 | 可能问题 |
---|---|
餐后腹胀、打嗝 | 胃动力不足,胃气不降 |
便秘或腹泻交替 | 肠道菌群紊乱,大肠传导异常 |
口臭、体味重 | 消化不良、食物在体内腐败 |
饭后乏力、嗜睡 | 脾虚,不能运化营养 |
👉 减轻胃负担,唾液初步消化,帮助吸收
👉 忌空腹喝咖啡、酒精;晚饭尽量清淡
👉 养护肠道菌群,多吃粗粮、酸奶、发酵食物
👉 冷饮伤脾胃,易引发腹泻、痉挛
👉 养成规律,避免便秘堆积毒素
👉 增强胃肠蠕动,提升整体消化力
“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”——这句中医名言告诉我们:
肠胃的健康,不仅影响营养吸收、免疫力
更关乎精气神、情绪、皮肤、代谢乃至寿命!
别小看每一口饭的旅程,
从咀嚼到排泄,每一步都藏着身体智慧的奥秘。
✨想拥有健康和好气色?从善待你的肠胃开始吧!
你有没有肠胃方面的小烦恼?
是否注意过吃进去的食物“在体内的旅程”?
👇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,我们一起养好肠胃!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