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决定你体能与状态的,不是营养,而是气血 ——每天吃得好,为何还是没力气? 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:...
臻宝典藏
——每天吃得好,为何还是没力气?
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:
明明三餐营养均衡、吃得不少,却总是乏力、头晕、脸色差?
明明休息时间不短,却总是睡不醒、精神差、注意力涣散?
明明做了很多健康管理,却还是状态“拉垮”、总感觉“人没电”?
其实,真正决定你身体状态的,不只是营养,而是你体内的“气血”。
在中医的逻辑里:
气为动力,血为滋养,气血充盈,身体才有力、有神、有活力。
气,推动血液流动,调节脏腑功能,维持生命运作。没有气,血就像“死水”,流不动、用不上。
血,是滋养全身的“营养液”,负责滋润五脏六腑、肌肤筋骨。没有血,身体就干枯、虚弱、寒凉。
中医有句话:“气为血之帅,血为气之母”——气和血是彼此依存、共同协作的。
只有气足,你才有力气;只有血足,你才有精气神。
所谓的“虚”,很多时候就是气血两虚的表现。
你可能每天:
吃得很有营养:鸡蛋牛奶、维生素、蛋白粉样样不落
作息还算规律:有睡觉、有运动、有“仪式感”
但还是:
没精神、脸色蜡黄、手脚冰凉、情绪低落
这是因为:营养≠吸收,吸收≠利用。
而气血,才是身体真正把营养“运转起来”的根本。
→ 营养吸收变差,吃再多都“不入正经”,变成痰湿或垃圾堆积。
→ 没有足够的“血液载体”去运输营养,脏腑和肌肤得不到滋养。
下面这些表现,如果你中了3条以上,可能就属于气血虚弱体质了:
动不动就累,稍一活动就气喘
容易出汗、说话声音低、食欲差
面色发白、眼神无光、常感冒
面色萎黄或苍白,嘴唇颜色淡
容易头晕眼花、健忘、心慌
女生例假量少、色淡、推迟
又累又虚,容易失眠多梦
白天没精神,晚上睡不好
指甲易断、头发枯黄、皮肤暗沉
生活节奏快,气血消耗大
内卷、压力山大、长时间用脑……气血大量被“燃烧”。
久坐不动,气血运行差
坐久则气血不畅,血行受阻,疲劳感上升。
饮食偏寒,伤脾胃而不知
爱喝奶茶冷饮、喜食寒凉,脾胃一虚,气血生化乏源。
情绪波动大,肝气不舒
情绪堵塞影响肝脏疏泄,进而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。
脾为气血生化之源,调理脾胃是关键。
推荐食物:山药、红枣、黄豆、薏米、南瓜
推荐茶饮:陈皮茯苓茶、党参黄芪枸杞茶
夜间是气血修复与生发的时间,别让熬夜掏空你。
⏰ 建议:11点前睡,7点起,顺应自然节律。
每天30分钟快走、八段锦、瑜伽等轻运动,让气血通达。
🚶 每天走5000步,胜过吃一堆补品。
艾灸关元、足三里、三阴交等穴位,有助补气养血。
🌿 建议每周艾灸2–3次,坚持2周即可见效。
情绪通畅,肝气舒达,才能带动气血自由运行。
🌸 推荐茶饮:玫瑰花+陈皮+合欢花,舒肝解郁、调情志
吃进去≠吸收了
补进去≠补到了
真正让你恢复能量的,不是昂贵的营养品,而是——气血调顺,五脏协调
营养是物质基础,而气血是生命动力。
只有气血和畅,营养才能被吸收利用,体能和状态才会真正提升。
别再只盯着“吃什么补”,请先问问自己:
✅ 我气血足吗?
✅ 我的脾胃好不好?
✅ 我是不是总是累、容易烦?
每天多一点对气血的呵护,少一点盲目进补,你会发现:
那些你以为的“老了”、“累了”、“焦虑了”,其实只是“气血亏了”。
如果你也有气血不足的困扰,欢迎转发这篇文章,分享给朋友。
想了解更多如“女性补血食谱”、“气血虚适合的艾灸法”、“四季气血养生计划”等内容,欢迎留言告诉我,我们一起补气血、养元气、焕活生命力!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