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养生
中医养生
内耗,是气血虚的现代表现吗?|从中医角度深度解析“内耗体质” 近年来,“内耗”成为了一个高频词。 有...
臻宝典藏
近年来,“内耗”成为了一个高频词。
有人说:成年人没有崩溃,只是太会“内耗”了。
有人说:越是想做得更好,越是容易“自我消耗”。
更有不少人把“内耗”归因于性格、思维方式、情绪管理能力的不足。
但你是否想过,频繁的“内耗”背后,或许不只是心理问题?
在中医看来,“内耗”很可能就是气血虚弱在当代人的一种表现方式。
今天,我们就从中医养生的角度,来深度解析“内耗”到底是什么,它和气血虚之间的关系,又该如何调理改善?
现代人所说的“内耗”,常指的是:
情绪反复拉扯:想做又怕失败;
过度思考:对一件小事反复纠结;
精神疲惫:没干什么却感到“累到虚脱”;
自我否定:总觉得自己不够好,不配拥有。
看似是一种心理现象,但中医却有另一番解读。
中医认为,人的情绪、精神状态,与五脏六腑的运行、气血的盛衰密切相关。
“内耗”的状态,恰恰契合中医所说的**“心脾两虚”“气血两亏”**的表现。
精神不振、思虑过度:属“心脾不足”;
易疲劳、没劲、注意力难集中:属“气虚”;
面色苍白、唇淡、眩晕耳鸣:属“血虚”;
情绪焦躁易怒、焦虑压抑:属“肝气郁结”。
换句话说:
“内耗”不是矫情,而是身体真的虚了。
在中医五脏中,脾主运化,是气血生化之源。
中医讲:“思伤脾”,即一个人过于思虑、操心,会耗伤脾气,进而影响气血生化。
典型表现:
胃口变差,吃什么都不香;
大便溏稀,容易腹泻;
思维迟钝,注意力下降。
而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,自然容易导致“内耗感”:什么都想做,但总觉得做不动、没劲。
现代人工作节奏快,但身体活动却极少。
“久坐伤肉”,久而久之,气血运行受阻,气机不畅,容易导致“肝郁气滞”。
你会发现自己:
一坐就是一天,腰酸背痛;
心烦易怒,常叹气;
感觉情绪卡住,压抑、焦虑。
这也是“内耗”的源头之一:身体不畅,情绪不畅,进而带来更深层次的精神消耗。
很多人白天“被迫营业”,晚上才是“自由时光”。
但你知道吗?
子时(23点-1点)是肝经运行的时间,肝主藏血,夜不藏则血虚。
长期熬夜,会暗耗肝血、伤肾阴,导致:
睡眠浅易醒,白天没精神;
情绪波动大,控制力变差;
面色萎黄,眼圈发黑。
这种状态下的“内耗”,就是一种典型的“肝血不足,神不守舍”的表现。
精神疲乏,脑子像糊了一层浆糊
无论睡多久都感觉疲惫,注意力难集中。
面色发黄发白,气色差
即使没有生病,也总被说“你是不是不太舒服”。
情绪低落,烦躁易怒
一点小事就能点燃情绪,容易情绪崩溃。
月经不调,手脚冰凉(女性常见)
属于典型气血虚弱的表现。
睡不好,越睡越累
白天疲惫不堪,晚上又翻来覆去,睡眠质量差。
如果你中招了3条以上,很可能就是“气血不足型的内耗体质”。
“内耗”不是心理问题,而是身体透支发出的信号。
中医讲究“调其本”,应对内耗,要从“补气养血、调脾养肝、安神定志”三管齐下。
推荐药膳:党参黄芪炖鸡汤
材料:党参10g,黄芪15g,红枣5枚,老母鸡一只;
做法:文火炖2小时,健脾补气,滋养气血;
功效:适用于体倦乏力、面色苍白者。
推荐中成药:归脾丸、八珍汤(体质偏虚者可考虑)
推荐茶饮:玫瑰茉莉疏肝茶
材料:玫瑰花3朵,茉莉花1g,佛手5g;
做法:开水冲泡,代茶饮;
功效:疏肝理气,调畅情绪。
养肝建议:晚睡不如早起,少熬夜!
肝喜欢安静,晚间过度情绪刺激、用脑过度,都会伤肝气。
推荐安神饮:酸枣仁汤、百合莲子羹
材料:百合20g,莲子15g,酸枣仁10g;
功效:安神定志,改善失眠,减缓内耗情绪。
生活方式建议:
睡前1小时关手机,避免信息轰炸;
适当冥想或静坐,有助于心神归位;
每日固定时间散步20分钟,养心健体。
时间段 | 建议养生方式 | 目的 |
---|---|---|
起床后 | 温水一杯,深呼吸3次 | 唤醒脏腑、疏畅气机 |
上午 | 工作1小时起身走动 | 防止气机郁滞、疲劳感加重 |
午饭后 | 小憩20分钟 | 调养心气、补充精神 |
下午 | 喝杯玫瑰茶,闭目冥想10分钟 | 疏肝解郁,防止焦虑 |
晚上 | 热水泡脚、艾灸足三里 | 补气养血,安神助眠 |
注意: 内耗不是靠“鸡汤”或者“强打精神”就能解决的,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养出底气。
“内耗”是一种信号,它告诉我们:身体透支了,情绪亏空了,精神也撑不住了。
在中医看来,最重要的是:把气血养足,把脾胃顾好,把情绪理顺。
不要等到头痛失眠、焦虑崩溃才意识到身体出了问题。
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照顾自己,从一碗汤、一杯茶开始,让身体和心灵慢慢回归平衡。
内耗,不是你太脆弱,而是你太久没有好好生活了。
你现在的“内耗感”,其实只是身体在偷偷报警。
从今天起,学会养气养血,就是给自己重新充电的开始。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,欢迎点赞、在看并分享给身边的“高内耗星人”
一起走出精神内耗,活得轻松不费力。
中医养生
发表评论